本報訊 (通訊員 張瑩雪)近年來,柞水縣立足發展大局,激發人才創新創造創業活力,全縣人才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制定印發了《柞水縣高層次和急需緊缺人才引進工作方案》及《柞水縣加強和改進新時代人才工作助推高質量發展十二條措施》,全力引進高層次和急需緊缺人才,為建設“三高三區”新柞水、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
制定了4條措施,對于引進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名校及普通高校碩士研究生分別給予一次性5萬元、3萬元、2萬元的安家補助,最低服務年限(5年)內每月提供800元、600元、600元房屋租賃補助;引進的碩士、博士研究生試用期內享受轉正定級工資待遇,轉正后高定兩級薪級工資;對于專業性強、所報崗位急缺人才的引進,實行“一人一議、一事一策、特事特辦”,對于從市外引進的省級以上知名中小學名校長和名教師可協商薪酬標準;積極探索柔性引才模式,鼓勵高校、科研院所開展柔性引才工作。鼓勵企業自主引才,對成功引進入選國家級、省級、市級及同層次人才項目的專家人才并簽訂5年以上聘用合同的,分別給予企業一次性10萬元、5萬元、3萬元補助。
在人才引進上,柞水縣大力實施“個十百千”計劃,聚焦縣域高質量發展需求,每年至少引進1個創新創業人才團隊,每年柔性引進10名以上高層次人才,每年引進100名以上急需緊缺專業人才,每年分類培訓提升1000名以上基層重點人才。對高層次人才帶項目、技術、資金、團隊來本縣創業創新或科研攻關的,項目投資在3000萬元、5000萬元以上的,一次性分別給予5萬元、10萬元獎勵。
在人才使用上,大力支持“歸雁”人才返鄉創業,積極推動“雙創”平臺建設,對創建為省級、市級院士專家工作站的,一次性分別補助10萬元、5萬元;對創建為國家級、省級、市級研發(技術)中心和工程技術中心的,一次性分別補助15萬元、10萬元和5萬元;對新認定的省級、市級孵化器和眾創空間,一次性分別補助10萬元、5萬元。建好用好秦創原柞水“飛地孵化器”,加快推動產學研用一體化發展,對首次認定通過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一次性給予5萬元獎勵。大力支持“歸雁”人才返鄉創業,對每年投資100萬元—300萬元、300萬元—500萬元、500萬元—1000萬元、1000萬元以上的“歸雁”人才或創新創業企業,一次性分別給予5000元、1萬元、2萬元、3萬元補助。
在人才培養上,大力開展人才幫帶,實施導師幫帶行動,加快名醫名師工作室和專家“試驗田”建設,對掛牌驗收通過的一次性給予5000元補助。深入實施“鄉土人才”工匠工程,加強鄉土人才工作室建設,對掛牌驗收通過的一次性給予5000元補助。鼓勵企業人才考取資格證書,對企業職工新獲得省級首席技師、名匠等職業資格的,一次性給予1萬元補助;對企業職工新取得技術類高級技師以及相當職業資格的,一次性給予3000元補助。
在服務保障上,營造良好服務環境,每3年選拔一批“柞水縣有突出貢獻拔尖人才”,對入選者獎勵2萬元;每2年評選一次縣優秀科技工作者、優秀社會工作人才、優秀宣傳文化藝術人才、“柞水工匠”、優秀企業家、名醫名師,對入選者獎勵5000元。實行黨委、政府主要領導抓人才工作責任制和黨政領導直接聯系重點人才以及包抓示范點制度,把人才工作列入黨委(黨組)書記黨建述職重要內容,納入單位年度目標責任考核。設立縣人才發展專項資金1000萬元,納入財政預算安排,重點用于各類人才的引進培養、創新創業、激勵保障、科技攻關等,推動各項人才政策落地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