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梅秀銘)近年來,南京高淳與陜西柞水開展“四方雙結對、共建示范村”行動,推動高淳區漆橋街道和平村與柞水縣杏坪鎮中臺村建立結對關系,攜手推進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
高淳區與各方連續投入蘇陜協作資金1600多萬元,建成標準化茶園2500畝;邀請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研究所幫助制定《中臺村園區發展和項目建設規劃》,確定“高標準、高品質茶葉生產示范基地、陜西省知名茶旅產業綜合體”發展定位,圍繞“一圈、兩軸、五區”空間規劃和功能布局,致力將共建園區和茶產業打造成新名片,助力中臺村發展。借助江蘇省茶葉學會、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為代表的東部社會組織、高等院校及科研機構的學術優勢,將中臺村茶園打造成為“江蘇省茶葉學會‘南茶北植’實驗基地”“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教育實踐基地”。
高淳區和柞水縣積極實施柞水木耳延鏈補鏈工程,引進東部企業在柞水縣中臺村建設木耳大棚,引導高淳區機關企事業單位廣泛采購,聚焦“小木耳大產業”目標,創新“政府建設大棚、企業投資管理、農戶參與種植、經營利益共享”模式,引進東部企業打造中臺村木耳示范基地,在提高產量質量、拓寬銷售渠道、提升經濟效益方面持續用力,實現多方共贏。引進南京市重點龍頭企業與南京農業大學、山東果樹研究所合作共建車厘子產業園,在中臺村新建車厘子基地,建設現代育種暖棚,形成園區產業示范片。
據了解,連續三年,高淳區24個經濟強村與柞水結對幫扶,投入資金630萬元,通過結對合作項目帶動當地及周邊196戶600多名脫貧人口增收致富。當地通過發展有機茶綠色生產,探索了“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雙向轉化,積累了“生態+產業”融合發展的經驗,社會經濟生態效益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