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見習記者 程思凡)柞水縣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嚴格按照“四個不摘”“三個轉向”要求,開拓“12345”新思路,全力守底線、抓銜接、促振興,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中展現新作為,取得新成效。
堅守“一條底線”,強化責任落實。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制定《鄉村振興駐村幫扶十條規定》等政策措施,落實縣級領導聯鎮包村“八個一”和“六個必須”工作法;創新“人盯人+”防返貧監測機制,建立月通報、季點評、年總評制度,全程跟蹤問效、持續傳導壓力、倒逼責任落實。
突出“兩類人群”,強化風險防范。加強脫貧人口和低收入群體后續幫扶,把脫貧人口,特別是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1萬元的脫貧戶作為重點工作對象,常態化開展風險排查,優化落實產業、就業、民政等幫扶措施。2022年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達12941.21元。落實“周排查、周研判”制度,創新設立“防返貧”保險和“防返貧”救助基金,累計納入重點監測對象336戶1070人,已消除返貧風險145戶488人。
聚焦“三保障”,強化政策落實,落實2022年春季各階段困難學生資助資金7518人371萬元,兌付“雨露計劃”60人36萬元,為7108名家庭困難學生發放補助資金346萬元。落實住房安全保障,及時做好因災受損住房安全性鑒定、恢復重建等工作,2022年117戶危房改造戶已全部竣工驗收,補助資金全部兌付到位。落實健康保障,累計救治30種大病患者1309人,組建簽約服務團隊172個,服務慢病患者6978人,脫貧人口及監測對象參保率達100%,政策范圍內費用平均報銷比例達到94%。
堅持“四個不摘”,強化工作落實。不摘責任,縣委常委包鎮、縣級領導聯村,輪班下沉鎮村進行統籌指揮、督導協調、督促檢查。不摘政策,保持銜接期間主要政策總體穩定,研究出臺涉及產業發展、金融幫扶等相關政策10個,投入銜接資金1.885億元,增長6.1%,發放“富民貸”292戶3105萬元、“小額信貸”1129筆5252.71萬元,脫貧人口就業19144人。不摘幫扶,選優配強61名第一書記、20名駐村工作隊長和211名駐村隊員,夯實1876名網格員防返貧監測責任和2198名干部幫扶責任,保證了幫扶工作力量不減、銜接有序。不摘監管,成立9個督導指導小組,駐鎮進村入戶開展督導檢查,發現問題及時交辦、限期整改,有效提升了工作質量。
緊扣“五大振興”,強化鞏固銜接。緊扣產業振興,以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為抓手,大力實施木耳產業“六大行動”。緊扣生態振興,扎實推進村莊清潔行動,76個涉農村(社區)全部通過市級秦嶺山水鄉村驗收。緊扣文化振興,建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文明實踐所、文明實踐站、實踐基地,創建文明村66個。緊扣人才振興,建立鄉土人才工作室9個,創建市級人才示范點2個,培育“土專家”“田秀才”517人、技能人才326人,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82名,組建人才服務團,開展服務活動196場次。緊扣組織振興,高質量完成村級組織換屆和兩個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整頓,輪訓村(社區)干部、黨員致富帶頭人839人,回引歸雁人才208名,組建黨員突擊隊、設立黨員示范崗、劃分黨員責任區,讓黨旗在鄉村振興一線高高飄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