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王 為)連日來,柞水縣以“四個結合”為抓手,圍繞全面從嚴治黨、重點工作、作風建設、傳統文化,同向發力,推動清廉柞水建設走深走實。
清明政治生態建設與從嚴治黨相結合。柞水縣立足“監督的再監督”職責定位,創新搭建柞水縣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督辦考評系統平臺。縣紀委監委緊盯黨委(黨組)及其班子成員等“關鍵少數”,全面落實責任清單制度,制定下發主體責任清單41項,督促黨委(黨組)和領導班子成員完成9830條,并對系統考評得分靠后的4家單位下發了督辦提醒函,以強有力的政治監督,推動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落實落細。
廉潔法治政府建設與重點工作相結合。柞水縣聚焦秦嶺生態環境保護、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常態化疫情防控等重點工作加強監督檢查,定期開展“回頭看”,強化對“三高三區”新柞水建設、“小木耳、大產業”等重點任務的監督檢查。查處疫情防控失職失責問題35件57人,過渡期監督扶貧領域作風問題16件20人。以常態化日常監督確保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落地生根。
清正干部隊伍建設與作風建設相結合。柞水縣持續深化糾治“四風”,結合重點民生領域專項治理,持續發力,不斷強化監督檢查。通報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案件2件5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7件12人、重點民生領域專項治理問題24件37人,堅決糾治“慵懶散慢虛粗浮”作風頑疾,弘揚“勤快嚴實精細廉”新風正氣。
崇廉尚潔文化建設與傳統文化相結合。柞水縣積極探索清廉柞水建設的新形式,成立清廉作品創作專班,深入基層采風,遍訪民間老藝人,大力挖掘柞水的鄉土風情和山水風光,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將清廉柞水建設與傳統文化、紅色資源有機結合,創作出了漁鼓山歌劇《柞水新風貌》、漁鼓小戲《躲債》、漁鼓山歌《守住清廉》和大型漁鼓山歌劇《孝義川》《紅色谷子溝》等一批作品。每月至少開展10場次“送戲下鄉”惠民演出活動,積極營造崇廉尚德的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