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索文锳)柞水縣積極完善城市基層治理架構和服務體系,以“三四五”工作機制為抓手,搭建區域治理平臺,常態開展互聯互動,完善保障機制,打通服務居民群眾最后“一公里”,積極開創城市黨建新局面。
三級體系構建區域黨建“共治網”。從3個維度構建基層治理3級聯動、互補體系,在縱向層面,合理劃分縣委城市黨建領導小組、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組織三級主體責任,縣委書記、組織部部長分別帶頭包抓1個社區黨委,指導逐級健全黨建聯席會議制度,明確成員單位職責,定期溝通、上下協同解決問題。在橫向層面,發揮社區大黨委作用,年初與101個單位簽訂區域共治目標責任書,讓機關、企業、學校、群團組織、社會組織等多元治理主體圍繞社區治理轉。在縱橫交接處,積極建立2個居民小區黨支部、5個移民小區黨支部,設立黨員先鋒崗35個、劃定黨員責任區171個,聚力城市建設、環境保護、平安創建、就業創業等工作,促進城市基層治理共商、共建、共治。
“四季行動”共繪互聯互動“同心圓”。堅持活動匹配工作、服務匹配需求,分季度、按月份實施“四季行動(暖春牽手、仲夏微享、金秋向黨、寒冬送福)促共建”主題活動。101家駐區單位成立政策宣傳、文體活動、環境整治、就業培訓、弱勢群體關愛等38支志愿服務隊,下沉社區開展共駐共建、互聯互動活動。今年以來,1300多名在職黨員主動下沉到小區網格開展疫情防控工作,縣委組織部、總工會、工商聯等16家駐社區單位為社區疫情防控捐款捐物10萬多元??h委宣傳部、婦聯會、環保局、黨校等單位圍繞“爭當秦嶺生態衛士”共同開展支部主題黨日43次,開展送溫暖、送關愛、送健康、送政策等活動123場次,不斷繪出城市黨建“共駐共建”最大“同心圓”。
“五長”機制搭建便民服務“連心橋”。健全完善“片區警長-社區片長-小區長-中心戶長-樓(單元)長”“五長”責任制,建立“五長”工作陣地、“五長”聘用制度、“五長”管理區域和“五長”協調機制等,選配城市片區警長7人、社區片長19人、小區長47人、黨員中心戶長249人、樓長740人,將城市管理職責任務分解到“五長”人頭。柞水“疫情防控‘五長制’社區治理機制”工作經驗在國家衛健委《疫情防控動態簡報》刊發并在全市推廣。同時,探索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建設,推行社區與駐區單位“雙考雙評”機制,構建以社區為平臺,各類組織為依托,黨員干部社區工作者主體的服務體系,今年積極整合綜合代辦服務23項,在36個小區實行便民繳費支付項目,開展“一站式”服務63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