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嶺鎮新時代文明實踐建設回眸
李沛峰 王瑕
在柞水縣小嶺鎮黃金移民安置小區,你時常可以看見一群穿紅馬甲的“傻”人。他們“閑事忙做”,時刻把文明實踐工作拿在手上、放在心上、落實在行動中。目前,鎮上已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所1個、文明實踐站5個、文明志愿服務隊10個,初步形成鎮村兩級貫通、所站聯動、串點成線的特色新時代文明實踐格局。
一次次志愿活動如同一粒粒種子,在黃金移民安置小區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將黃金移民安置小區建成了幸福驛站。
建在哪?怎么建?
為發揮鎮級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的引導示范作用,小嶺鎮創造性開展工作,因地制宜將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建在困難群眾最集中、群眾最迫切需要、文明實踐最薄弱、扶貧扶志任務也最重的黃金移民安置小區,不僅讓群眾少跑路、參加活動更便捷,也讓從4個不同鎮搬遷來的小區群眾時時能感知撲面而來的文明新風,真正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我在小區干保潔,孩子放學了就送他去小區‘四點半課堂’,不擔心孩子在家上網看手機傷眼睛,孩子還有‘紅馬甲老師’輔導。”從羅莊社區4組搬遷到小區的李艷芹快人快語,眼里滿是喜悅和感激。
黃金移民安置小區位于小嶺鎮常灣村,距柞水縣城約20公里,東接鳳凰古鎮,西臨水陽高速,南靠307省道,交通便利、區位優越,是柞水縣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小區,也是全縣省級移民搬遷“雙示范”小區。小區占地81.3畝,已建成安置房16棟61單元801套,可安置3000多人。為持續做好4個鎮易地扶貧搬遷戶后續幫扶工作,激發群眾脫貧內生動力,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小嶺鎮充分發揮“三傳三送三聚”的“三個三”作用,鎮黨委書記將實踐所工作拿在手上,整合現有基層公共服務陣地資源,多方籌資建設并打通理論宣講、教育服務、文化服務、科技與科普服務、健身體育服務、媒體宣傳六大平臺陣地,通過開展疫情防控在行動、爭做秦嶺生態衛士、五美庭院創建、文明餐桌實踐行動等,邊探索、邊實踐、邊總結,實現了活動有陣地、有制度、有隊伍、有載體等“七個有”。
做什么?怎么做?
小嶺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充分發揮“三傳三送三聚”的“三個三”作用,在開展好鎮級實踐所工作的同時,以黃金移民安置小區為陣地,創新打造了5支志愿服務隊,通過開展“五大走心”行動,以點帶面,解決搬遷群眾實際困難,讓文明新風“飛入尋常百姓家”。
系緊民情“連心扣”,建設自強型小區。針對小區困難群體集中的特點,黨員志愿服務隊與小區內老黨員隨時收集民情民意,每季度召開“碰頭會”,有針對性地宣傳宣講黨的政策,組織普工、縫紉、家政、育嬰師等培訓活動,依托社區工廠及鎮內企業,向群眾推送用工信息,并開發小區公益崗,讓黨群“連心扣”系得更緊更牢。
發揮藝術“正能量”,建設文明型小區。文體志愿服務隊牽頭成立“姐妹淘”藝術社,充分利用百姓大舞臺、健身設施及完善的文化服務功能,長期開展“中國夢歌曲大家唱”、鄉村廣場舞、地方小戲匯演、群眾體育比賽等文體活動,吸納小區群眾廣泛參與,春風化雨般推進小區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提振群眾精氣神。
組建媽媽“幫幫團”,建設厚德型小區。關教志愿服務隊聯合小區物業劃分愛心微菜園,牽頭組建托兒所、“四點半課堂”解放“媽媽們”,讓“媽媽們”憑借自己的雙手,既能照顧家庭又可在家門口社區工廠務工,并通過“大手拉小手”讓感恩、奉獻、孝義等中華傳統美德融入日常生活,引導群眾向上向善。
共享健康“大套餐”,建設陽光型小區。醫護志愿服務隊定期開展傳染病防控、疾病預防和健康宣教,并長期堅持義診和心理疏導,培養群眾講衛生、愛清潔、重保護意識,確保群眾曉政策、知流程,減輕群眾合療報銷跑腿負擔,為群眾身心健康當好“守護人”。
扮演調解“和事佬”,建設和諧型小區。法律志愿服務隊建立健全“三官一律”進小區機制,發揮“一約四會”作用,鼓勵有威望、懂法律、公道正派的居民擔任“和事佬”,并以協會形式組織起來,與志愿者一起協助小區開展政策法規宣傳、矛盾糾紛調處,及時化解鄰里矛盾。
咋切入?咋堅持?
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的核心就在于志愿服務工作的高效、常態化的運轉,而實實在在的活動成效,無疑是對志愿者們最大的鼓勵,是對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的最大推動。
小嶺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在工作開展過程中,一邊引導各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積極開展活動,另一方面組織5支志愿服務隊在黃金移民安置小區邊調研、邊大膽實踐,在長效常態中初步創出了自己的經驗和特色。
這里的墻會說話。為了讓黃金移民安置小區的每一個空間都具有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即“環境育人”,小嶺鎮通過群眾喜歡看、看得懂的漫畫、詩歌、順口溜等形式,繪制了一面面易學易懂的文化墻和文化走廊,內容涵蓋愛心孝道、環境保護、道德禮儀、中華美德、核心價值觀等,獨有的墻體文化,不單單是美麗的裝飾,更是小嶺鎮精神文明創建工作的載體。
愛心微菜園隨你挑。利用安置點周圍相對集中的閑置用地,為遠離故土的168戶搬遷群眾每戶免費設立12平方米的愛心微菜園,讓他們實現“身遷心也遷”,深受搬遷群眾好評。在黃金移民小區安置點,放眼望去,青菜、茄子、西紅柿、辣椒等應有盡有,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與搬遷高樓交相輝映,形成一道靚麗的風景。
“五大行動”成幸福驛站。綠化、物業、警務室、健身設施、社區工廠等配套設施齊全,小嶺鎮“文藝輕騎兵”自編自演的《逛新城》《脫貧不忘共產黨》《扶貧路上孝義存》等一批接地氣的扶志文藝精品不間斷地在小區巡演。隨著融入小區群眾日常生活的“五大行動”常態化開展,鄰里守望、互幫互助逐漸成為小區群眾的一種習慣。志愿者們也從以前的“送文化”轉為“種文化”。如今“有時間做志愿者、有困難找志愿者”已成為小區群眾的一種生活新時尚。
現在,小嶺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慢慢成為“傳播思想、踐行文明、成就夢想”的幸福驛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