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雙減”政策實施以來,鎮安縣確定疏堵結合的工作思路,主動謀劃探索,扎實推進“查、引、集、管、提”五步綜合治理,逐步形成了校外培訓機構“一體化”管理新模式,深受校外培訓機構法人和廣大家長的歡迎。
堅持排查為先。“雙減”工作領導小組采取“四不兩直”“日查+夜查”“聯檢+抽檢”等方式,不定期對全縣校外培訓機構開展拉網式大排查,及時關停無證校外培訓機構6家,對存在問題的11家機構下發整改通知書并
緊盯完成整改,消除各項風險隱患。
堅持引導為基。制定印發《鎮安縣校外培訓機構管理辦法》,進一步明確了準入標準、審批程序、培訓行為和管理責任,夯實了教育、文旅、市監、住建、消防、公安、審批等部門責任,健全了工作統籌協調機制,引導全縣17家校外培訓機構明確整改方向、厘清申辦思路。
堅持整合為法。針對全縣校外培訓機構條件差、分布散、規模小、秩序亂且安全隱患大等問題,為方便機構申辦、便于集中管理,引導10家校外培訓機構在正規商用房租賃場地,統一辦理場所消防備案手續,先后取得辦學許可證,逐步形成書法、舞蹈、樂器、美術、跆拳道等多個領域的校外培訓機構綜合體——鎮安縣藝體發展中心,既減輕了機構申辦成本,又確保了辦學條件達標。
堅持管理為要。在寒暑假等重要節假日,全縣印發《致參加校外培訓學生家長的一封信》3次,引導家長理性選擇校外培訓機構。建立健全常態化檢查、隨機抽查、突擊檢查和聯合執法檢查工作機制,今年圍繞培訓材料規范管理、從業人員資質、資金監管、平安消費、隱形變異學科類培訓、培訓行為“回頭看”等重點內容,開展專項檢查8次、突擊檢查10多次,進一步規范校外培訓行為。
堅持提質為本。通過校外培訓機構行業協會和政府網站等平臺,不斷完善黑白名單、信息公示、年檢年報、行業誠信等制度,建立行業自律約束機制,促使機構規范培訓行為、提升服務質量。目前,鎮安縣政府網站對7家合規合格的校外培訓機構進行了公示,并對11家機構的問題整改情況予以公開,全縣校外機構培訓行為日趨規范,進一步營造了社會認可、群眾滿意的教育生態和育人環境。
(鎮安縣委改革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