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周緒虎)今年以來,鎮安縣以破解發展障礙、優化政務服務、提升要素保障、為企解憂紓困、強化執法監管“五個新突破”為抓手,以服務企業需求為導向,全力破解民營經濟發展“六難”局面,加快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一流營商環境。
深化改革,破解企業發展障礙實現新突破。鎮安縣開展“訂單式”人才培訓,培育一批技術創新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積極爭取土地指標,提高用地審批效率。落實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推動政府定價涉企經營服務性收費、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只減不增。用水報裝、用氣報裝時限分別壓減至6個、2個工作日,小微企業全過程辦電時間不超過15個工作日。推廣陜西中小企業融資服務平臺(秦信融平臺),每季度舉辦一次對接洽談會,加大“富民貸”“農擔貸”等線上貸款推廣力度。全面梳理行政許可事項清單,形成并聯審批、監管執法全流程、一體化的閉環管理機制。
聚焦高效,推動政務服務質效實現新突破。鎮安縣深入推進企業開辦等一件事一次辦,實行一表申請、一套材料、一次提交、限時辦結。加快數字政府建設,全縣數據資源共享率達到60%,數據歸集率達到90%。推廣“秦政通”辦公平臺,推進身份證電子證照等在政務服務平臺移動端匯聚,推動電子文件跨區域、跨部門驗簽服務。打造質量服務便民超市,編制《質量服務事項清單》,設立檢驗檢測等服務窗口。創新“門口辦”服務,將公共教育、勞動就業等事項下放到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就近受理,布設24小時集成式自助服務終端。深化“五辦服務”,小型低風險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間壓減至40個工作日。開展“坐窗口”活動,推行“書記縣長營商環境接待日”機制。
優化流程,提升審批服務效率實現新
突破。深化審批事項改革,實行規劃用地合并審批,統一核發建設項目用地預審與選址意見書。實行“容缺審批”改革,健全事前告知和信用承諾制機制,做到要件準備與行政許可同步并聯推進,前期審批與后續流程預審同步進行。推進“多規多測合一”,推動“多測合一”,實現“一次委托、聯合測繪、成果共享”,對工業集中區內工程建設項目共享區域評估評審結果。培樹“五星級店小二”,逐項目企業建立“包聯責任、手續辦理、政策落實、問題化解”四張清單。
創新機制,助力企業紓困解難實現新突破。鎮安縣深化政企聯系對接,堅持“微成長、小升高、高變強”梯次培育機制。常態化舉行“早餐會”“晚茶會”,用好縣委書記營商環境舉報郵箱和縣長專線電話,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作為營商環境體驗官,及時發現問題,提出批評建議。開展優化營商環境股長民主評測,執行股長輪崗制度,組織對行業部門工作作風、效率進行綜合評價。深化專項治理,重點整治重招商、輕落地、輕服務問題,嚴肅查處玩忽職守、任性用權、推諉扯皮、吃拿卡要等問題。
提升效能,強化監管優化服務實現新突破。鎮安縣規范涉企收費行為,重點查處落實降費減稅政策不到位、不執行政府定價指導價等行為。深化市場監管,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打造“誠信鎮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