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楊 鑫)近年來,鎮安縣緊緊抓住產業發展“牛鼻子”,實行“結對式”幫帶培養、“靶向式”精準指導、“點菜式”技術攻關,精準服務鄉村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結對式”幫帶培養。以國家科技特派團和省、市、縣科技特派員為幫帶主體,67名科技專家與21家科技型企業、62家專業合作社、41個鄉村振興重點村結成幫扶對子,重點開展茶葉、板栗、核桃、魔芋、食用菌、中藥材、畜牧養殖等產業科技服務、技能培訓。同時,實行“國家科技特派團+縣級農技專家+鄉土技術人才”幫帶模式,通過專題講座、現場講解、示范服務、帶動參與等方式,培養本土農業科技人才167人。
“靶向式”精準指導。推行“科技力量+行業部門+龍頭企業+產業基地”服務模式,加強與科技特派團和科技特派員的供需對接,形成栽培技術、科學管理、儲藏保鮮、精深加工等37項技術服務目錄,通過點對點、面對面和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技術指導536場次、技術培訓2566人次,引進新品種16個,推廣新技術18項,解決技術難題132個。
“點菜式”技術攻關。鎮安縣與陜西師范大學、陜西科技大學、省雜交油菜研究中心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關系,成立魔芋、板栗、食用菌、中藥材等產業研發中心8個,研發生產魔鑫王、甘栗仁、香菇醬等新產品152種,產品遠銷東南亞等國家。特別是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合作建立的省級板栗試驗示范站、板栗溯源體系和板栗GAP示范基地,研發“板栗花驅蚊花露水”等產品,培育13個板栗新品種、3個板栗良種,建成良種示范基地10萬畝,畝均增產50公斤、增收400元,有效攻克板栗高效生產及優良品種栽培等技術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