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德
“郡書赤矜其鄉賢,美其邦族。”自古以來,一些在鄉村社會建設、風習教化、村社公共事務中貢獻卓著、德高望重的鄉里賢達,被統稱為鄉賢。當下,鄉賢又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即本鄉本土有德行、有才能、有聲望而深被本地民眾所尊重的賢人,而從鄉村走出去,或致仕,或求學,或經商,后而回鄉的精英,同樣可稱之為新鄉賢。
選樹鄉賢,凝智聚力促振興。據報道,去年以來,鎮安縣政協把發揮鄉賢作用、助力鄉村振興作為服務大局的一項重點工作來抓,立足位置超脫、聯系廣泛的優勢,在群眾和各界人士中、挖掘鄉賢、表彰鄉賢,選樹鄉賢,激勵鄉賢發揮模范帶動作用,推動形成鄉村振興上下聯動、內外互動、各方齊動的新格局。可以說,鄉賢已成為助力鄉村振興一支不可缺少的生力軍和依靠力量,各級黨委、政府必須高度重視,創新工作方式,積極引導鄉賢主動投入到貢獻家鄉、建設鄉村的光榮使命中來。
激活鄉賢資源,釋放強大助鄉能量。各地各部門應主動加強與鄉賢的聯系,及時傳遞鄉情鄉事,進一步密切鄉賢與家鄉的聯系,提升鄉賢群體的歸屬感,激發鄉賢反哺家鄉的活力與動力。如出臺禮遇政策,關心新鄉賢工作生活,為對家鄉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新鄉賢提供醫療、教育、通信等社會公共服務,激勵引導新鄉賢參與鄉村社會治理。為支持鄉賢參與鄉村治理,鎮安縣政協積極搭建平臺載體,建立15個鎮辦政協聯絡組,發動凝聚經濟發展帶頭人、創業成功人士、專家學者、道德模范、退休老干部等社會賢達人士,支持其有序參與鎮村決策咨詢、民主議事、產業發展、招商引資、慈善公益等活動,充分激發了鄉賢人士服務鄉村振興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凝聚鄉賢力量,發揮模范帶頭作用。鄉村振興離不開農民的參與,更離不開那些有威望、有能力、有思路的鄉賢。很多鄉賢雖身在他鄉卻情系家鄉,是建設家鄉、發展家鄉的一股重要力量。因此,我們應凝聚好鄉賢這股力量,有效發揮鄉賢“領頭雁”“助推器”等引領示范作用,引導和支持鄉賢積極投身家鄉建設,吸引更多的資金、項目、人才、技術回鄉發展。同時,充分發揮他們在生態環境、鄉村治理、鄉風文明、公益慈善等諸多方面的重要作用,帶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鄉賢反哺家鄉的初衷是希望家鄉建設得更美好。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各級各部門應抓住鄉賢的“家鄉情結”這個關鍵,用扎扎實實的工作成效吸引鄉賢們關注家鄉發展,扎根鄉村振興的沃土,為他們回鄉投資興業搭建良好平臺,共同繪就商洛美麗鄉村建設新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