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安 加快追趕超越 鞏固脫貧成效 全面建成小康
勇立潮頭 砥礪奮進 再譜新篇
——鎮安縣2020年經濟社會發展展望
20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鎮安縣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扎實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確保完成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目標任務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奮力譜寫鎮安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
深化理論武裝,把牢政治方向。全縣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縣委、縣人大、縣政府、縣政協四套班子帶頭學習,縣級領導深入包抓鎮辦和分管聯系部門單位帶頭宣講,各級黨委(黨組)層層組織傳達學習。廣泛開展宣傳宣講,分期分批開展輪訓,自覺用以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縣委成立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領導小組,負責統籌安排全縣學習貫徹工作;成立推進專班,全力抓好貫徹落實。對標“五項”要求,找差距、補短板、強弱項,把學習貫徹落實情況納入考核的重要內容,列入專項督查的重點事項,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抓好鞏固提升,決勝全面小康。持續發展特色產業,深入推進“4+X”特色產業體系建設,全年種植烤煙2.75萬畝,養蠶發種1.2萬張,發展食用菌2000萬袋,建設標準化高山茶園4.7萬畝,總產值達4.64億元。全年板栗科管20萬畝、建園5000畝、改造1萬畝,核桃科管10萬畝、建園8000畝、改造1萬畝,發展中藥材4.2萬畝、魔芋6萬畝,畜禽飼養量105萬頭(只)。積極實施百企千社萬戶工程,全年培育提升龍頭企業25家、專業合作社230個、產業大戶2200戶。緊盯“兩不愁三保障”,深入開展三級干部大走訪活動,扎實推進“三排查三清零”工作。針對“六類重點人群”,逐鎮逐村分類建立臺賬,逐戶逐人制定鞏固提升計劃,落實幫扶政策,確保脫貧人口不返貧,一般農戶不新增。充分發揮“脫貧攻堅大數據平臺”作用,精準掌握群眾就業狀態和產業現狀,做到動態監測、跟蹤幫扶。強化扶貧資金“一賬一平臺”管理,確保資金使用安全高效。落實村級集體經濟“雙委制”,降低資金運營風險。
推進項目建設,擴大有效投資。加快推進項目復產復工,強力推進鎮安抽水蓄能電站、“臘月二十六”產業聯合研發基地、侏羅紀歡樂世界、云鎮水庫等項目建設。加快推進月河鎢鉬產業園、丹寧高速等骨干項目前期工作。以編制“十四五”規劃為契機,精準謀劃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稅源型項目。修訂《鎮安縣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大力開展全民招商、精準招商,確保年度實際到位資金不少于70億元。
加快產業轉型,推進文旅融合。培育壯大龍頭骨干企業,發展產值過億元企業兩個以上、新增規上工業企業4家以上。羅家營電站并網發電,永田農業即食產品生產線建成投產。蘇陜協作扶貧產業示范園完成建設。持續創建金臺山5A級景區,加快提升金臺山、木王山、塔云山、云蓋寺古鎮、童話磨石溝“五境鎮安”建設和經營水平,精心策劃組織文化旅游主題系列推介活動,不斷叫響“來安去安·小城鎮安”旅游品牌。發揮電子商務示范縣示范帶動效應,建設農產品營銷創意基地、公共品牌打造推廣中心,建成電子商務運營管理服務體系,整合縣城到鎮村快遞物流線路。加快開元國際酒店、金源國際商貿中心商業樓建設,著力提高三產服務水平。
堅持優先發展,推進鄉村振興。嚴格落實農村公共基礎設施“353”管理機制。啟動大坪至鳳凰鎮、午峪溝至鳳凰鎮公路工程建設。啟動集中連片4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糧食總產穩定在7萬噸左右。引進江蘇蘇豪集團,打造蠶桑產業全產業鏈。啟動北城茶界花語綜合體農牧板塊項目,持續建設好大坪、回龍、西口等現代農業園區。扎實開展村莊清潔百日行動和高速公路出入口環境綜合整治行動,建設農村衛生廁所1萬座,全面完成農村學校廁所改造。實施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光纖全覆蓋等工程,大力推進鄉風文明建設,提高村民自治水平。
統籌城鄉發展,繪就城鎮新貌。推進永安路東段、縣城中片區、百貨樓片區等棚改項目建設,縣城北環路、創業路建成通車,全面加快天然氣入戶工程進度,建設月亮灣至新鎮安中學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啟動迎賓路、永安路地下管網及道路升級改造項目。加快老舊小區基礎設施更新改造。推進云蓋寺、木王、米糧等重點鎮建設,創建美麗宜居村落6個。開工建設345國道表功鋪至界河段工程,啟動314省道磨木段前期工作。啟動實施“數字鎮安”項目,加快智慧城管平臺、5G網絡、5G物聯網智慧停車、餐廚垃圾綜合利用等項目建設。嚴格落實集鎮、安置點、中心村環境管理長效機制,促進人與自然和諧。
堅守生態底線,緊扣綠色發展。嚴格落實《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編制完成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實施方案及水土保持等專項規劃,建立并落實好保護區內產業和項目準入清單,合理開發礦山、河道等資源。建立健全生態環保長效機制,加大執法力度,深入開展秦嶺生態環境整治,持續打好“四大保衛戰”,落實“六項措施”,做好垃圾分類和固體廢物整治,抓好土壤污染防控及治理修復,有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80平方公里,完成造林6萬畝。
全面深化改革,激發發展活力。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政府債務管理機制,加快債務存量化解,嚴控政府性債務增量。穩妥推進事業單位、綜合行政執法、“放管服”等改革,不斷深化“一枚印章管審批”,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跨部門聯合執法。以城鄉社區為重點,推廣應用智慧政務終端,全面提高政務審批便捷度,高質量推進“陜西政務服務平臺建設”工作。
提高治理水平,切實改善民生。持續加強疫情防控,切實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認真落實就業創業優惠政策,有效解決農民工欠薪問題,實現新增城鎮就業1900人以上。抓好弱勢群體關愛服務體系建設,促進民族地區發展。整合城區教育資源,完成鎮安中學整體搬遷。加大文物保護力度,持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常態化開展安全生產督查檢查活動。縱深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加強和改進信訪工作,持續鞏固信訪“三無”縣成果。
弘揚延安精神,全面從嚴治黨。增強政治規矩意識,制定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工作機制》,確保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中省市決策部署在鎮安落地生根。大力弘揚延安精神,滋養初心、淬煉靈魂,不斷鞏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話語權、主動權。扎實做好“一平臺兩中心”工作,講好鎮安故事、樹好鎮安形象。著力建強基層堡壘,夯實各級黨組織書記主體責任,牢固樹立講擔當、重實績的選人用人導向,落實好職務與職級并行政策,多措并舉激勵干部擔當作為。繼續深化五個專項整治,嚴肅查處各類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持續推動重點領域監督機制改革和制度建設,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斷鞏固拓展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策劃:李娉
組稿:劉家虎黃承波 陳風軍倪方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