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緒剛 王雪
“你看一下,這是你的股權證,以后每一筆分紅都會記在上面。”6月4日,商南縣湘河鎮地坪村趙華文把股權證遞給貧困戶曹榮英,對曹榮英說道。
“換新本本了?嗨,你做事,我放心,不用看了!”貧困戶曹榮英笑著,把股權證揣進了兜里。
這是當日地坪村綠地中藥材合作社法人趙華文在給股民曹榮英發放股權證時的情景,股權證的發放,意味著地坪村貧困戶從此由農民變身股民,可以依靠丹參基地領取分紅。
商南縣湘河鎮地坪村距離縣城近75公里,距湘河鎮政府35公里,全村群眾主要以傳統的糧食種植業為主,土地產出效益低,群眾經濟收入普遍不高,全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72戶268人。但地坪村氣候溫和,光照充足,空氣濕潤,土壤肥沃且多為沙質壤,年平均氣溫為17℃左右,平均相對濕度為77%,良好的氣候條件為丹參生長提供了優良的自然環境。為了擺脫貧困村的帽子,村上瞅準丹參的市場發展前景,因地制宜地開展產業扶貧,協助52戶貧困戶通過小額貼息貸款獲取產業貸款資金,向鎮財政申請扶貧資金20萬元,自籌資金5萬元,在地坪村成立綠地中藥材專業合作社,于去年11月份正式與陜西天士力植物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合作。由天士力公司提供幼苗并派專業技術人員對村內土質考察,選定地坪村上地坪一組、二組及溝垴組建起60畝丹參育苗基地,在村中發展丹參120畝。地坪村通過“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實行“合作社統一經營、貧困戶零元認購、獲利時返本分紅”的方式,在村集體內積極發展種植大戶,并以每畝600元的高價從貧困戶手中流轉土地,聘請貧困戶在基地打工,貧困戶將土地流轉給合作社后,通過流轉土地收取租金,在合作社務工收取“薪金”,零元認購獲取股金,獲利返本獲取“本金”,分紅獲取“利金”的方式,領取“五金”增加收入。天士力公司對丹參種植戶進行技術指導培訓,公司定期派人查看丹參長勢,進行跟蹤式服務,丹參苗長成后由天士力公司進行回購,保證了群眾收益。
“我們村很偏僻,山大溝深地廣人稀,青壯年勞力都出去打工了,有不少土地都撂荒了,實在太可惜。去年冬季多虧文書趙華文翻耕荒地引進了丹參種植,帶領我們大家種下180畝丹參。自從丹參基地建好后,村上人都愿意到基地打工掙錢,干些平整土地、鋪便道、栽苗子、除雜草的零活兒,每天在家門口就可以掙到七八十元錢,現在家里的收入增加了不少。”曹榮英笑著說。
如今,地坪村丹參基地丹參長勢良好,紫色花海集約成片,丹參苗將于今年9月份出售,已有買家上門聯系銷售事宜,部分貧困家庭有望通過丹參產業今年實現脫貧,地坪村的產業發展模式也吸引了周圍其他村干部前來參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