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王勇,柞水不少人都認識他,“是縣中醫院的王醫生嗎?聽說他看病看得好,每天來找他看病的人都要排隊。”5月7日早上,在柞水縣中醫院,記者用鏡頭記錄了王勇忙碌的日常。
“最近不知怎么回事,身體很不舒服。”一位40多歲的大姐焦慮地說,“你坐這兒,我看看。”說話間,王勇一邊細細地詢問癥狀,一邊認真地開始記錄。在這位大姐的身后,還有十來位病人在焦急地等待著,看來,王勇一上午的功夫就將這樣度過了。
王勇是柞水縣內科的一名副主任醫師,已經在基層醫療單位工作了20多年,每天由他接診的病人多達70-80人次,他不記得有多少個半夜被急促的電話聲突然驚醒,幾分鐘之內必須趕到科室參加危重患者的急救處理;也不記得有多少個春節撇下妻兒老小,無怨無悔地堅守在崗位上。在王勇看來,行醫者,德必先行,救死扶傷、憐惜患者是醫生最基本的職業操守。這么多年,他憑著崇高的醫德,精湛的醫術,守護著一方群眾的健康,尤其是在心血管病人的救治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績。
有一次,王勇剛出差回來,就接到了醫院的緊急電話,他不顧旅途勞累,迅速趕到科室,原來,一位77歲的老人因腦梗塞住院,不料又發生了心梗,患者因為年齡大,病情兇險,危及生命,在與死神的爭奪比賽中,王勇一直保持冷靜,鎮定自若地指揮搶救,最終,患者轉危為安,一個多月后康復出院,這樣的經歷數不勝數。
2014年夏天,一位65歲的老人因腦梗住院,老人來自農村,身邊又沒有陪護人員,因此,王勇特別關注他,在照顧普通病人的基礎上又多了一層關懷。有一次,他在夜間查房時沒見到病人,便與值班護士一起尋找,結果發現病人暈倒在了廁所,王勇二話不說,背起病人就到搶救室搶救,由于發現及時,病人很快就蘇醒了,而王勇卻被病人的嘔吐物、尿漬沾了一身,但他卻沒有半點厭惡。因為這件事,病人和家屬對王勇都非常感激,逢人就說王醫生救了他們的命。醫者仁心,王勇就是這樣,把每一個病人都當作自己的親人,不僅看好了身體上的病,也讓他們的精神有了安慰。有一位退休的老職工,從2002年開始,就來中醫院進行心衰的治療,在十多年的治病過程中,他和王勇成了至交好友,老人說:“我的兒女都在外地,王醫生就是我的親人。”
“學者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從醫以來,王勇一直堅持學習,從不墨守成規。不管是在書房還是值班室,總有厚厚的書整齊地碼放在案頭。除了自學,他還經常利用節假日自費參加省上三級醫院的學習、培訓,加強與同行的學術交流。作為內科的業務骨干,對于后輩,王勇也總是傾囊相授,盡心栽培,數十年來,他親手帶出來的學生就有40余名,如今,學生們多數已成為縣、鎮醫院的主治醫生,他們服務于當地群眾,充實和壯大了縣上的醫療隊伍。
因工作突出,王勇曾當選為縣、市人大代表,還多次受到各級的表彰獎勵,先后獲“市創佳評差”先進個人,“市百名優秀醫務工作者”“市衛生系統優秀共產黨員”“柞水縣首屆十大文明市民”“柞水縣總工會十佳崗位能手”等多項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