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索文锳)“我們坡上種艾蒿、屋上有光伏、地上栽核桃、地下長藥材、林下有菊花,有了這立體式產業,脫貧絕對不成問題!”曹坪鎮中坪社區支書宋清潔激動地對筆者說道。
中坪社區的變化,是柞水抓黨建推“三變”促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全省深度貧困縣抓黨建促脫貧工作座談會和全市“三變”改革現場推進會召開以后,柞水以落實會議精神為契機,把黨建和產業發展有機融合,整合力量,激活農村資源,培育多元產業,激發群眾參與熱情,實現了黨建強、產業興、民增收。
整合力量夯基礎。堅持黨委主導、支部牽頭,制定出臺一系列產業發展獎補政策,對貧困戶和經營主體給予獎勵補貼,目前,已為852戶貧困戶兌付發展產業獎補資金734萬元。積極發揮縣鎮村“三變”辦、“四支隊伍”以及黨員能人、產業大戶的作用,通過“支部+三變+公司+貧困戶”“支部+三變+旅游+貧困戶”等5種模式發展產業,幫助群眾增加收益。積極整合財政和部門支農惠農資金3.88億元,扶持發展農村經濟實體47個、藥材種植1400畝、高產示范田600畝、林下養殖4萬只、核桃良種建園5000畝,形成“黨政領導、實體帶動、群眾主體、社會參與”的脫貧產業格局。
示范引領帶全域。以“三變”改革撬動原有單一、傳統的產業模式。針對朱家灣、老庵寺等16個“三變”改革試點(示范)村,集中投放人財物,精心培育主導產業。目前,16個村主導產業穩步發展,特色產業持續跟進,鄉村旅游、蔬菜、林果種植、光伏發電等一批優勢產業成為群眾增收的新“引擎”,帶動形成了“干佑河流域鄉村游,社川河流域種植,金錢河種養殖”為主的產業發展格局。打造土雞養殖、旅游服務等10個產業示范基地,發展特色農產品基地3.26萬畝,建成設施蔬菜1100畝、桑園3400畝、紅豆杉5500畝、花卉1000畝,養殖土雞50多萬只、生豬8.6萬頭,帶動貧困戶以土地流轉、資產入股、打工就業、承包經營等形式實現多方收益。
壯大特色促增收。將木耳產業確定為脫貧主導產業,圍繞“1152”目標(發展1萬畝,1億袋,年產5000萬噸,年產值達到20億元),努力實現“小木耳推動大產業”。積極打造西川木耳小鎮,目前,核心示范區已建設標準化示范田15畝,放置菌袋14萬袋,百萬袋木耳菌包生產線項目即將投產。項目建成后,可年產黑木耳1500萬袋,產值5250萬元,利潤1300萬元,為群眾提供就業崗位780個,示范帶動250戶貧困戶戶均增收1萬元以上,還將輻射帶動下梁、小嶺、鳳凰、杏坪4個木耳示范鎮及西川、寬坪等15個木耳示范村建設,不斷做大做強柞水木耳品牌。同時,積極圍繞馬鈴薯、大豆、小雜糧、特色水產等短平快產業,著力打造產業示范區,將帶動2300戶貧困群眾戶均約增收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