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雷鳴)洛南堅持黨建引領,立足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三變”理念,創新推行“黨支部+‘三變’+貧困戶”黨建扶貧模式,全力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致富奔小康。
突出組織引領。實施“頭雁”培育工程,把鄉村帶頭致富能人、返鄉創業人才、退伍軍人、鄉村醫生等優秀人才選進村級“兩委”班子,每季度按照不低于15%比例,倒排確定動態管理和規范提升村級黨組織,整頓軟弱渙散村級班子;同時,采取“獨立”“聯合”“掛靠”等形式,在不同經濟組織中建立黨組織,在生產、加工、銷售等產業鏈上建立黨小組,引領農民群眾脫貧致富。
壯大村域經濟。根據區域優勢、資源稟賦和產業特點,探索實踐“‘三變’+特色農業、鄉村旅游、異地搬遷等”產業發展模式,大力發展綠色種植、生態養殖、鄉村旅游、勞務輸出等洛南特色產業,通過村企聯建、村協聯建、村村聯建等方式,使每個村形成2至3個主導產業,積極培育和壯大內在要素全、管理水平高、經濟實力強、經營效益好的經濟合作組織,增強村域經濟“造血”能力。
激發“三變”活力。堅持以股份合作為核心,將村級集體土地、林地、閑置房屋等資源要素折價轉換為企業、合作社或其他經濟組織股權,推動農村資產股份化、土地股權化,發揮資源疊加效應。同時,在政策范圍內把各級各部門投入到農戶的扶貧資金、項目資金作為村級集體或貧困戶的股金,集中投入到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經營主體形成股權,按比例分享收益分紅,激活放大資金使用效應,建立農民穩定增收長效機制。
強化互助幫帶。實施黨員“雙培雙帶”工程,開展黨性教育和技能培訓,把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養成黨員。建立黨員“1+X”幫扶機制,每名黨員致富帶頭人、黨員產業大戶包抓3至5戶貧困戶,每名黨員示范戶包抓1至2戶貧困戶,全縣3413名黨員干部與貧困戶實現結對幫扶,1200名黨員干部與1228戶貧困戶結成互助組,聚力推動“三變”改革落地、成效彰顯。
嚴格統籌管理。建立和完善村級“三資”管理、財務管理和收益分配制度,確保集體資產保值增值。建立權益保障機制,合理設置村集體和農戶股權分配比例,提倡采取保底收益加分紅等方式,使集體和農民穩定獲取收益。建立支持保護機制,每年通過財政投入、黨費籌集、社會資助、基金利息收入等途徑,籌措不少于200萬元產業扶持和特困黨員援助基金,鼓勵黨員帶群眾、先富帶后富、強戶幫弱戶,確保貧困群眾按期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