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舉 發展民族地區經濟
“兩年內要使少數民族地區群眾人均純收入達到6000元。”這是市委、市政府為民族地區群眾勾畫的宏偉目標。村容變靚麗、家庭變富裕、村民關系變和諧,是和諧區建設的最終目標。
為此,縣、鎮兩級政府把建設和諧區、增加農民收入作為主要目標,以河道治理、基礎設施、農田改造、民居改造、社會事業、產業發展等六方面為主要建設內容,發展轉移就業、種植業、養殖業、林果業、其他產業等五類產業。
聶家溝村黨支部書記陳緒利介紹說,他們村共有村民360戶,實施“五改四建”以前60%的群眾住的都是石板房,而且都在高山頂上,自從縣上啟動和諧示范區建設后,政府給“五改四建”戶每人3000多元的啟動資金,另外配給水泥、水管、白灰、紅磚、苗木等物資投入公共設施建設,全村實施搬遷和五改四建160多戶,群眾的積極性很高。
目前,僅程家川公路沿線,已發展養雞大戶16戶,養雞6.5萬只。原計劃養鴨2萬只,目前已落實1萬只,安嶺標準化魚塘50畝即將投入使用。
鎮長樂席波說,今年我們在農豐村落實大棚蔬菜30畝,目前種植戶平均收入1.5萬元;我們還平整嶺溝貢米地50畝,收獲在望;青樹村今年種植魔芋1000畝,預計年終可收入2000萬元。
縣鎮多方努力,還在嶺溝、安嶺、青樹、孫家坪、上河等村栽植板栗樹苗12.5萬株、核桃樹苗3900株,建板栗園1000畝,核桃園400畝。
縣上還把勞務經濟當作少數民族地區的主導經濟來抓,以打造西安“安業清真”200家品牌為契機,做大做強勞務產業。西口回族鎮的胡廣勇投資150萬元在西安開辦一家清真羊肉泡饃館,在他的影響下,全縣已有460多位回族農民在西安從事清真食品加工經營,帶動就業人員8000多人,形成了年獲利過億元的“清真食品經營軍團”,成為西安清真餐飲的“半壁江山”。與他一起創業的農民工,平均每年的務工收入都超過2萬元,大多數都在小鎮上建起了樓房,過上了好日子。1-8月份,全鎮人均收入突破3200元,較上年度同期增長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