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郭干琪)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2022年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考核評估情況的通報》,以清單形式通報了61項典型經驗做法,其中,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和我市商州區兩地“四步走”共建專業化電子信息產業高地經驗做法入選,將在全國范圍內推廣。
近年來,棲霞區與商州區以共建產業園為重要抓手,圍繞“產業集群化、園區專業化、發展差異化”目標,走好“轉、引、育、帶”四步,著力打造定位清晰、特色突出、生態齊全的商州區電子科技產業園。
蘇陜協作累計投入資金1.9億元,幫助商州區建成標準化廠房22萬平方米,形成“兩區多園”產業發展格局。同時,積極研究借鑒棲霞“產業集群+產業基地”產業空間布局模式,重新規劃原商州區產業脫貧示范園產業方向,實施標準化廠房改造提升4.7萬平方米,清退不符合產業導向、產出效益低的企業3家,定制化啟動園區二期建設,全力打造專業化電子信息科技產業園。
兩地資源共享促發展,邀請南京招商專家來商州開展專題培訓,提升商州招商隊伍專業能力。依托棲霞高新區廣泛搜集項目信息、對接企業考察洽談,成功招引工業級無人機生產基地項目、LED半導體封裝及應用項目、動力儲能PACK封裝鋰電項目、半導體復合材料項目4家東部企業入駐園區,總投資額超10億元,電子科技產業鏈已初步形成。打造“江蘇研發+西部產業”模式,依托江蘇科研院所先進技術和創新資源優勢,工業級無人機生產基地項目與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達成“產學研”合作。搭建產業鏈供需平臺,促成園內3家鏈上企業達成合作,構建產業循環生態圈,激發園區產業發展動能。
同時,探索以園區帶動、龍頭帶動、企業帶動以及周邊群眾自主發展為主的“三帶一自”聯農帶農機制,商州區電子科技產業園已吸納周邊易地搬遷安置點300多名群眾實現就近就業,34個村682戶農戶通過入股參與園區建設年均分紅1000元。2022年新引進項目建成后可新增就業崗位500多個,吸引群眾圍繞園區生活配套服務發展各類經營場所72家。
目前,商州區電子科技產業園已入駐各類電子科技類企業5家,預計電子信息產業新增產值達15億元,形成了企業輻射效應強、項目質量成色足、產業鏈條日趨完整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實現了從“散亂無序”到“精準專業”、從“單船捕魚”到“艦隊出海”的升級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