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方 方
“幫助別人,快樂自己。”今年56歲的任文莉是市巾幗志愿者協會的一名志愿者。14年里,她幫助留守兒童,關愛空巢老人,無償獻血2萬毫升,既見證了志愿者隊伍的發展壯大,也深切感受到了愛心服務所給予的溫暖與力量。
10月8日清晨6時許,天剛蒙蒙亮,任文莉就從家里趕到了商州區城關街道西街社區核酸采集點,協助醫護人員核酸采樣。每遇疫情防控,她都會主動申請去一線,為抗疫工作貢獻自己的力量。今年是任文莉做公益的第14個年頭,一路走來,她和團隊組織參與公益活動近百場,用愛心傳遞溫暖,用真情點燃希望。
2008年4月,在商州區信用聯社工作的任文莉,與同事一起到市中心血站獻血。剛開始,她半年獻血400毫升,一次偶然間,聽說血小板保存時間有限,醫院經常缺血,她就改變獻血方式,決定每月堅持獻一次血小板,十幾年從未間斷。“我不能像醫生那樣救死扶傷,但我的血或許可以挽救生命。”同年,任文莉加入商州義工群,開啟了她的公益之路。早年間,她通過親朋好友的推薦,常去看望幫助留守兒童,大家放棄周末休息時間,趕往一個又一個偏遠山區,不僅陪留守兒童玩耍,還為他們開設平安小課堂。
2014年12月,任文莉與團隊前往商州區楊斜鎮新豐村看望5個貧困家庭,準備將壹基金溫暖包在過年之前送到5名貧困兒童手中。但天不遂人愿,當天突降大雪,鄉村道路不好走,加上路面濕滑,導致一輛車發生側翻掉進溝里,慶幸沒有人員傷亡。危險時刻,大家手拉手形成一條“人形繩索”,把溝下的志愿者一個一個拖拽上來。5名志愿者被救出后,沒有任何怨言,堅持徒步走到貧困兒童家里,把物資按時送到孩子手中,活動結束時,大家的腿腳腫了,天也黑了。“那次難忘經歷,不僅沒有打擊大家堅持做公益的積極性,反而讓我們更團結了。”任文莉欣慰地說。
2016年,任文莉加入商洛市巾幗志愿者協會,認識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多年以后,任文莉再次前往曾經幫助過的學校,嶄新的課桌、完備的設施、優美的教學環境,鄉村學校的變化,讓她驚訝,也讓她欣慰。
任文莉的家里有4個老人,其中3個老人患病,生活不能自理,時時刻刻需要人照顧,她們姊妹幾個輪流照顧老人生活起居,家庭和睦,其樂融融。如今,老人相繼離世,每當遇到陌生的老年人,她仿佛是看到自己父母一樣親切,不由自主地想去幫助。2017年端午節,任文莉一行人到商州區沙河子鎮敬老院,給老人包粽子、做燴菜,飯后給老人洗頭、理發、剪指甲、表演節目,讓老人們感受節日氛圍。陪著兩位老人嘮家常,耐心傾聽老人的故事,一位老人突然對她說:“我太臟了,連兒女都嫌棄,你怎么不嫌棄我。”聽到這句話,任文莉心里一陣酸楚,答應老人常去看望。由于敬老院距離城區比較近,任文莉一有時間會帶著禮物去看望老人。一次,因為工作原因,沒趕上參加關愛老人活動,敬老院的兩位老人千叮嚀萬囑咐,讓志愿者給任文莉帶話,表示很想念她。
愛心是火種,能點燃心中的希望;愛心是清泉,能滋潤枯萎的禾苗。公益路上,任文莉為患病幼兒買奶粉、尿不濕,給留守兒童親手編織毛衣,捐贈衣服、鞋子、文具,參與社會公益活動數不勝數,受她的影響,身邊越來越多的朋友主動加入公益隊伍。“公益的意義就是喚醒良知,喚醒善良。我獻愛心不求回報,只希望有更多人參與其中,一起把愛心傳遞下去。”任文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