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代緒剛)今年以來,商南縣充分運用大數據、新科技、新平臺,在城區推行精細化便民服務,積極回應群眾關切,不斷提高基層治理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切實解決好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
商南縣在摸清城區人口基本信息的基礎上,探索建立人口信息庫智慧管理平臺,設置縣、街道、社區、小區(片區)、網格“五級”管理體系,逐級明確工作任務、管轄區域、管理權限?!凹靖?、年審核”平臺信息,與“人盯房、房管人”臺賬保持同步,做到城區人口情況精準掌控;整合“智慧商南”“雪亮工程”等系統,建立視聯網可視平臺,開發可視系統APP,推動治理網格線上線下24小時可視調度。在城區推行綠色放心戶、黃色關心戶、紅色連心戶“紅黃綠”三色管理,根據經濟收入、家庭結構、利益訴求等情況,將城區所有戶進行分類,做到因戶施策、精準服務。開通縣、街道、社區三級微信服務平臺,建立“居民吹哨、單位報到”服務制度,針對基層社會治理過程中街道社區層面無法解決的難題,建立急難問題“需求臺賬”,向黨建共建聯合會“吹哨”,聯合會根據問題性質和管理權限“定向派單”,協調縣級職能部門幫助解決問題。
商南縣建立街道社區工作事項準入制度,健全完善小微權力清單,確保街道社區聚焦服務群眾主責主業。深入推進黨群服務中心三年提升計劃,合理劃分功能區域,落實AB崗輪值、首問負責、限時辦結、服務承諾、責任追究等服務制度,構建“進一扇門、找一個人、辦所有事”運轉機制,讓黨員群眾就近高效辦事、享受便利服務。通過購買服務、公建民營、民辦公助等方式引入社會力量發展社區便民服務,探索建立社區(小區)黨群服務站、便民餐飲、愛心超市、幼兒托管、老年康養等服務場館,實行社區生活服務“好中差”評價機制,鼓勵社區服務設施“一點多用”,提升社區(小區)一站式便民服務能力。大力建設志愿服務隊伍,積極引導各駐區單位、志愿服務隊伍主動到小區報到,開展醫療問診、文化、電影、體育等活動,提升基層便民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