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謝 非
隨著氣溫逐漸回暖,春季田間管理工作正式拉開帷幕。在洛南縣景村鎮,一幅生機勃勃的春耕生產畫卷正在徐徐展開,處處洋溢著忙碌與希望的氣息。
4月5日,走進景村鎮景興村的種植基地,一座座日光大棚整齊排列,大棚內,嫩綠的蒜苗長勢喜人,務工群眾穿梭其間,熟練地進行著除草、澆水等作業。“自從村里建了大棚,我就跟著大伙兒一起來這兒干活。像鋤地、澆水、施肥這些活兒,一天能掙80塊錢,一個月下來差不多有2000塊錢收入。既能補貼家用,還方便接送孩子,空閑時還能料理自家農活,真的很方便。”村民曹艷鋒笑著說。
近年來,景興村緊緊圍繞特色產業發展,通過“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將農民手中分散的土地流轉過來,統一規劃建設大棚,實施規模化種植與統一管理。景興村黨支部書記賈志榮介紹:“我們村抓住春季生產的好時機,組織村民平整土地,對19個大棚的38畝蒜苗進行除草、施肥作業。這19個日光大棚由集體經濟運營,今年蒜苗預計能帶來45萬元的收入。”
在景村鎮古景煙站內,同樣是一片繁忙景象。村民分工明確,忙著進行土壤濕潤、點籽、蓋籽等工作,隨后將播撒好種子的浮盤整齊擺放到浮床上。為保障育苗順利進行,煙葉站專門安排技術員全程跟蹤指導。
技術員王際文說:“這是濕潤育苗,前期平整苗床至關重要,每個苗床都要保證水平一致,誤差必須控制在5厘米以內。苗床整理好后上水,接著裝填基質、裝盤,然后點籽、蓋籽,完成后將浮盤漂浮在水池里。”
“古景煙站春耕育苗工作全面展開,總共8個三聯體育苗區域,要育苗5150畝地,其中漂浮盤有1800多盤,濕潤盤30160盤。截至目前,已經育苗7000多盤。”技術員張向陽補充說。
而在下澗村的香菇大棚內,香菇已經進入采收期。一朵朵肉厚形圓的香菇,在一排排菌棒上競相生長。工人穿梭其中,忙著采摘、分選、裝筐、搬運。黨支部書記李恩乾邊走邊介紹,這個產業園是景村鎮最大的食用菌產業基地,為了抓住春季生產的有利時機,積極組織干部群眾進行上棒、注水等科管工作,現在,今年第一茬香菇已經開始采收,每天能帶動40多名群眾務工。
在春耕工作中,景村鎮堅持早謀劃、早部署、早落實。一方面,通過多種渠道向農戶宣傳春耕生產知識以及各類強農惠農政策,切實提高政策知曉率,充分激發群眾的生產積極性;另一方面,主動對接上級部門,邀請專家針對病蟲害防治、農作物育苗施肥等關鍵環節,為群眾開展技術指導和培訓,及時解決春耕備耕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全力保障春耕生產順利推進。
景村鎮副鎮長肖琪元介紹,今年以來,景村鎮提前謀劃,搶抓農時,已將2.93萬畝玉米、1.11萬畝大豆,9000畝烤煙、7000畝蔬菜等種植任務落實到村組戶和具體地塊。同時,組織干部群眾扎實開展小麥田間管理、大棚蔬菜除草施肥以及烤煙辣椒育苗等工作,為洛南縣全面完成糧食生產及產業發展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如今,景村鎮的春耕生產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村民在這片充滿希望的田野上辛勤耕耘,揮灑汗水,特色產業在春日的滋養下蓬勃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