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張太昌
近年來,隨著國民消費水平不斷提檔升級,生鮮食品消費需求快速增長,極大地推動了冷鏈物流的發展。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包括冷鏈物流在內的現代物流服務在抗擊疫情與復工復產方面做出的貢獻,更是直接催化了冷鏈物流服務體系的快速裂變和升級。商洛調查隊通過對全市冷鏈物流發展情況的調研,發現全市冷鏈物流在發展壯大過程中,存在冷藏儲運能力低、設備設施相對落后、龍頭企業培育不足、冷鏈物流運營成本居高不下、信息化管理水平較低等諸多制約因素,要實現持續健康發展,需要突破瓶頸制約。
總體規模較小
據了解,商洛市冷鏈物流業務類型大部分為冷鏈倉儲業務,少數企業涉及干線運輸、城市配送、供應鏈服務、冷鏈園區業務。冷鏈物流細分領域集中在果蔬類、肉禽蛋類及其制品、水產品及其制品領域,少量涉及乳制品、速凍食品領域。
商洛市涉及冷鏈資源的9家企業,運營主體均為企(事)業單位自營物流,由于自建系統(平臺)成本較高,企業自建冷鏈信息系統(平臺)較少,僅2家有冷鏈信息系統(平臺),僅有1家實現對90%的冷鏈環節進行實時監控和環境調整,其余均不能實現實時監控和環境調整。商洛市目前無冷鏈物流龍頭企業,總體規模較小,市場較為分散。
分縣區來看,商州區庫容規模3萬噸;洛南縣庫容規模0.2萬噸,溫濕度監控體系覆蓋面積1500平方米;丹鳳縣庫容規模1.6萬噸,溫濕度監控體系覆蓋面積3900平方米;商南縣庫容規模0.16萬噸,溫濕度監控體系覆蓋面積1000平方米;山陽縣庫容規模1.7萬噸;商洛高新區庫容規模16萬噸,溫濕度監控體系覆蓋面積10400平方米,平均倉租每噸每天2.5元。
商洛市冷鏈物流市場主要集中在果蔬、肉蛋類領域,多為企業自建冷鏈物流體系,還未開展第三方服務。隨著全市經濟的穩步發展,以及城鎮化水平的穩步推進,居民的消費能力、消費觀念不斷提高,冷鏈食品的消費需求也不斷增加。據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商洛市2022年冷鏈物流需求量96.8萬噸,且每年以平均10%的速度增長。
成本同比上漲
商洛調查隊通過對我市三家冷鏈物流企業進行調研,發現冷鏈物流成本同比上漲,利潤同比下降。
企業一,資產規模5億元,冷庫面積15萬立方米。據悉,疫情期間,我省分別在渭南、楊凌、商洛設立東、西、南3個方向防疫應急物資中轉儲運場。位于商洛高新區的A企業作為商洛的物資中轉站,今年1月1日首批41萬套(件)防疫物品和220噸果蔬、糧食、肉蛋等生活物資從福建運抵商洛中轉儲運場后轉運至西安,在抗擊疫情與復工復產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據相關負責人介紹,該企業2021年冷鏈物流業務收入占全年總收入的50%,2022年上半年冷鏈物流業務收入占總收入的20%;2021年冷鏈物流成本占總成本的50%,2022年上半年冷鏈物流成本占總成本的30%。受疫情影響,2021年,冷鏈物流成本同比上漲10%,利潤同比下降20%;2022年上半年,冷鏈物流成本同比上漲20%,利潤同比下降50%。
企業二,資產規模5554萬元,冷庫面積5000立方米。該企業冷庫為標準化100噸組裝式冷藏庫,庫單體長12米、寬8米、高5.5米。該公司與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簽訂冷藏庫租賃協議,每年向合作社支付冷藏庫租金,租賃期限10年。據相關負責人介紹,該企業2021年冷鏈物流業務收入占全年總收入的21%,2022年上半年冷鏈物流業務收入占總收入的27%;2021年冷鏈物流成本占總成本的15%,2022年上半年冷鏈物流成本占總成本的19%。受疫情影響,2021年,冷鏈物流成本同比上漲4%,利潤同比下降6%;2022年上半年,冷鏈物流成本同比上漲28%,利潤同比下降23%。
企業三,資產規模8600萬元,冷庫面積3000立方米。該企業是集食用菌研發培訓、制種、栽培、加工、廢料綜合利用以及農業觀光旅游和飲食體驗為主體的全產業鏈園區。園區總建筑面積3萬多平方米,其中食用菌生產大棚1.9萬平方米,原料車間2000平方米,工業加工車間3600平方米,菌種培育車間1800平方米,儲藏冷庫3000立方米。據相關負責人介紹,該企業2021年冷鏈物流業務收入占全年總收入的22%,2022年上半年冷鏈物流業務收入占總收入的24%;2021年冷鏈物流成本占總成本的37.5%,2022年上半年冷鏈物流成本占總成本的40%。受疫情影響,2021年,冷鏈物流成本同比上漲10%,利潤同比下降10%;2022年上半年,冷鏈物流成本同比上漲30%,利潤同比下降32%。
為應對疫情防控而增加的人力、物力投入是冷鏈物流企業普遍面臨的問題,原材料價格上漲、油價上漲也是導致運輸成本、倉儲成本增加的重要因素。
競爭優勢不明顯
目前,我市冷藏儲運能力較低,大部分為小型冷庫,總庫容有限。大部分冷庫技術含量低,溫控區間小,相關設施不配套,企業自運營冷庫的效益不高。在產業鏈源頭,存在蔬果不經預冷就直接進入冷庫冷藏的現象;在運輸環節,目前冷藏運輸車輛少,冷藏運輸率低,鮮活農產品裝車大多在露天操作;在銷售環節,部分企業沒有專業的冷藏冷凍設備,如區域性農產品配送中心等關鍵物流節點缺少冷凍冷藏設施。我市還未形成獨立、完整的冷鏈物流體系,存在“斷鏈”現象。
近年來,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生鮮產品銷售規模不斷擴大,自身冷庫需求增加,帶動了第三方物流公司擴大配套設施。但目前,商洛冷鏈物流企業的規模普遍較小,競爭優勢不明顯,尚未出現一個可以覆蓋全區域冷鏈市場的龍頭企業。當前,行業內部不完善的協作機制和信息共享傳遞機制對中小企業的培育幫扶作用不大,對頭部企業的支持力度也不強,單靠企業自身努力擴大區域影響力和業務輻射范圍速度較慢。
冷鏈物流和傳統物流相比,在每一個環節上對于先進技術和設備的要求都更高,資金投入也更大。因此,冷鏈初期大量的設備投入和后續高昂的運營成本成為制約商洛冷鏈物流企業發展的主要客觀障礙。一方面,受制于燃油價格上漲、人力成本增加、車輛裝載率不高等因素,冷鏈物流的運營成本居高不下。另一方面,雖然近年來受電商平臺生鮮產品發展帶動冷鏈業務量有所增長,但本地區的業務量仍無法達到規模,無法高效分攤相關資產和設備的固定折舊成本。
目前,我市大部分冷鏈企業由于規模小和資金有限,沒有配備信息采集系統,無法實現必要的實時監測、溫度預警等功能。部分企業的冷鏈運輸車輛信息化程度較低,主要結構只簡單地分成冷藏與冷凍區,未實現精確的溫度控制。
目前我國冷鏈物流缺乏相應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標準未覆蓋冷鏈物流全過程。2020年新冠疫情的暴發,食品冷鏈物流暴露出體系不健全、企業運營缺乏標準化等方面問題。企業在進行冷鏈物流運輸時沒有標準或法規作為參照或依據,在運輸過程中難免因操作不規范、不合理給企業帶來損失。
應提質增效健全體系
政府應出臺相關政策支持或通過提供補貼的方式支持企業加大對冷鏈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對現存落后的冷藏設施進行改造,商品存放于倉庫的溫度調節可朝著功能強大、種類多樣、溫度調節能力強的方向發展。倉庫存放的方式可逐漸轉變為多層、便捷的形式,滿足物流市場的需求。
政府部門應充分考慮冷鏈物流企業集中度較低,資金技術與規模實力普遍不強的現狀,通過支持、培育、引導龍頭企業的發展,發揮其創新發展的示范作用,帶動行業骨干企業的轉型升級。應支持鼓勵發展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提高冷鏈物流集中度。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更有精力和能力對冷鏈物流進行安全控制,對冷鏈物流技術提出改進和改良,整合現有的冷鏈運輸資源,針對企業不同的產品提供相應的物流配送服務措施,使物流效率更高、更安全有效。
企業需要統籌規劃,從硬件層面的冷庫建設和冷藏車配置,到軟件層面的區域信息系統搭建維護,動態調整技術裝備的整體布局,不斷加強基礎設施的更新改造。一方面通過提高車輛裝載率、科學規劃路徑、專業保鮮處理等手段,降低成本和損耗;另一方面應根據市場需要和自身特點明確定位、轉變思路,通過做專做精核心業務或提供差別化個性化服務,構筑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提升競爭優勢。
國家應統一研發推廣能夠解決物流冷鏈的數據管理、運輸、交易等問題的軟件,實現產品的動態、實時管理。各冷鏈企業應與公路、鐵路運輸之間搭建網絡共享信息平臺,做到資源互通、信息共享,形成覆蓋面更廣、物流效率更高的冷鏈物流網絡。
在建設標準體系時,應從裝卸、搬運、流通、加工和運輸等環節出發,有效銜接各流程,避免各行業、地區間無法整合。商洛作為以特色農產品冷鏈物流為主的地區,農產品生產企業、冷鏈物流企業、科研院所應加強合作,深入研究、推廣冷鏈物流集成技術和標準體系。應根據各地農業產業發展、特色農產品生產布局,未來形成“田間地頭小型加工冷藏保鮮+產業集群集配中心+大型冷鏈骨干企業+農產品批發市場冷鏈物流樞紐+配送集散中心”的冷鏈物流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