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雷 鳴 劉軍民
盛夏七月,正是瓜果成熟、香飄田園的季節。走進洛南縣四皓街辦中心村無公害蔬菜產業園,映入眼簾的是一棚棚相繼成熟的小甜瓜,一株株黃瓜、西紅柿藤蔓上掛滿累累果實,菜農們正在忙著采摘成熟的瓜果,分級打包、裝箱,一派豐收美景。
今年以來,四皓街道黨工委充分發揮地域優勢,扎實推進“三百四千”工程,在全辦聚力實施“頭雁、家雁、歸雁、飛雁”帶富齊飛項目,重點培育具有市場潛力和地方特色的優質高效產業,為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注入強勁動能。
“頭雁”領飛引產業
今年春季,市委組織部派駐連河村第一書記蔣金君多方爭取項目資金100多萬元,幫助該村新發展地栽木耳10多萬袋,建立五味子中藥材基地40畝。這些產業見效后,可使100多戶村民戶均年增收逾2萬元。
中心村黨支部書記樊亞鋒帶領劉紅山、樊利平等5名黨員干部發展大棚蔬菜220畝,實現了蔬菜產業的規模化品牌化發展、優質化高效化運行,使百余戶村民在家門口實現穩定就業。柳樹洼村黨支部書記王高平通過招商引資,新建集農業開發、光伏發電、觀光旅游為一體的100兆瓦光伏發電站,促進“三產”融合發展,使本村及周邊200多農戶年均穩定增收6000元以上。
為切實發揮村級黨組織書記“頭雁”帶動效應,四皓街道黨工委成立了“頭雁帶富領飛”工作專班,各村(社區)及轄區內各黨組織書記積極響應。四皓街道黨工委細化責任抓落實,實行每季度開展一次政策法規宣講和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分批次組織村級黨組織書記外出考察學習,開闊思路眼界;組織舉辦村級黨組織書記鄉村振興“擂臺比武”,每季度評選出兩三個作用發揮突出、示范效應明顯、制度運行規范的村黨組織書記;建立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工作機制,每半年通過巡回觀摩評比樹立一批先進典型,對連續或累計獲得3面及以上紅旗的村(社區)進行表彰獎勵,通過示范、幫帶、實訓等途徑,充分發揮村級黨組織的示范帶動效應和村黨支部書記的引領作用。
“家雁”帶頭興產業
代塬社區居民許衛東積極響應社區黨支部號召,多方籌集資金60萬元帶頭新建食用菌產業大棚10座,發展食用菌20多萬袋,年收入有望達30萬元,并為村民提供就業崗位40多個,年人均可增收5000元。雷利鋒是連河村的一名黨員,為了推動本村蠶桑產業進一步做大做強,他注冊成立了洛南縣興旺蠶桑專業合作社,按照“合作社+產業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為當地蠶農做好產前、產中、產后系列化服務,使全村栽桑建園面積增加到700多畝,60戶村民年均養蠶繭400多張,戶均增收1萬元。
38歲的馬河村黨員冀利朋多業并舉,先后養殖飛鼠300只、養羊21只、養豬13頭,年收入7萬多元,致富后的他熱情為村民義務傳授飛鼠養殖技術、提供市場信息,先后帶動本村11戶村民養殖飛鼠2600只,戶均年增收達到3萬元,為群眾增收致富闖出了一條特色發展之路。
為了持續穩定增加群眾收入,不斷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四皓街道黨工委制定出臺各種惠農政策和措施,鼓勵更多群眾投入農業產業開發;半年舉行一次“家雁”評選表彰會,對轄區產業發展大戶和農業產業致富帶頭人進行隆重表彰獎勵,并組織他們在全辦各村巡回交流,講述發展產業實現增收致富的做法,激發群眾熱情,堅定致富信心。
“歸雁”返鄉強產業
今年38歲的撫龍灣社區居民樊菊鵬在商州城區經營餐具業10多年,生意興隆、收入不菲,但在地方黨組織的號召動員下,他毅然返回家鄉,用獨特的市場眼光和掌握的科學知識,在本村建起30畝草莓采摘園,畝產值達2萬元以上,帶動當地20多名勞動力實現就業;通過土地流轉建立辣椒基地500畝,為當地群眾提供就業崗位近100個;種植優質小麥100畝,取得了一定的社會效益,被群眾譽為“種糧大王”。
中心村41歲的村民鐘剛是村上的一名黨員,曾在咸陽市一家大型企業打工,后來返鄉在縣城從事房屋專業裝修,收入豐厚且穩定。在村黨支部的動員感召下,去年他毅然回到村上,創建了40多畝的設施蔬菜基地,安置周邊30多名村民穩定就業,帶領群眾一起奔向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為了鼓勵外出打拼創業成功人士返鄉建設美麗家園,春節前夕,四皓街道黨工委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迎老鄉回故鄉建家鄉”聯誼會,向外出創業成功人士講家鄉的發展史、講政府出臺的系列惠農政策、講家鄉發展的近期和遠景目標,并上門走訪慰問,送上地方黨委、政府的關懷和溫暖,動員他們返鄉參與家鄉建設。領導的感化、政策的感召和群眾的感激,給在外創業的人士增添了濃郁的家鄉情懷。
“飛雁”打拼拓產業
為了拓寬群眾增收渠道,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快鄉村振興步伐,四皓街道黨工委結合實際組建了外出務工勞務公司和境外務工黨支部,積極為本地外出務工人員牽線搭橋,提供準確用工信息和創業項目,介紹待遇優厚、收入穩定的就業崗位。各村(社區)黨支部充分利用村辦幸福院和日間照料中心,落實“一對一”幫扶解困責任人,專職專責解決外出務工人員家中留守老人無人照管的后顧之憂,極大地調動了村民外出創業的積極性。
撫龍灣社區居民樊滿良在西安成立了線路設計安裝工程隊,帶動本地10多人在自己的工程隊專門從事工程線路的設計安裝,帶領鄉親共同富裕。馬河村村民張建學常年在外地承包建筑工程,每年收入不下20萬元,在去年年底召開的黨員組織生活會上,村黨支部號召外出創業成功的黨員要為家鄉建設獻良策、作貢獻,他積極響應并向支部作出承諾,今年春節過后就帶上本村10多人一起到他承包的建筑工地務工,雖然受到疫情等因素影響,但每月人均收入在4000元以上。
近日,四皓街道黨工委分別舉辦以“帶富領飛興產業?強村富民顯情懷”和“駐村興農展風采·紅心獻禮二十大”為主題的擂臺賽,全辦19個村(社區)黨支部書記和駐村第一書記圍繞這一主題,對今年上半年工作的經驗做法、特色亮點和實際成效進行了交流匯報,比規模、論效益、曬收入。通過這種形式,使村村之間相互學習借鑒、取長補短,激發奮力爭先、勇創一流的信心和決心。
“頭雁帶富領飛”工程的有力推動,為產業快速高效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目前,四皓街辦烤煙種植面積穩定在1.2萬畝,發展設施蔬菜4000畝、中藥材種植面積8000畝,食用菌總量突破400萬袋,外出務工創業近萬人,為加快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實現鄉村全面振興提供了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