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訊(任富強)春耕時節,漫步柞水鄉村,田間地頭一片繁忙景象。在素有柞水“小江南”之稱的鳳凰鎮金鳳村,一眼望去,碧綠麥田玉潤流翠,村民們正在麥田中潑灑肥料。“我們村自從建成了這抽水站后,沿河的這些農戶方便多了,澆地不用愁,旱澇保豐收了……”說到飲水工程,正在忙著放水澆地的李莉喜上眉梢。這是該縣推進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一幀剪影。
今年以來,柞水縣通過抓好中小河流治理、“丹治”二期、安全飲水等重點項目建設,全力推進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截至3月底,全縣累計完成農田建設3800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2平方公里,開工建設農村飲水安全工程9處,解決人飲困難6230人。
“開春以來一直沒下過像樣的雨,眼看著種下的莊稼要完了。開年后,縣上領著我們引水抗旱,現在打開龍頭就流出自來水,合上閘刀灌溉水就能進田,今年的收成算是保住了。”說起今年的旱情曹坪鎮中坪村村主任劉偉山仍然心有余悸。“不僅如此,因為解決了水的問題,村里的人還搞起來了立體水產養殖,魚和蓮菜同池,池上養鴨,池邊養雞,雞糞養魚,既生態又環保,每畝可盈利3萬元哩!”中坪村黨支部書記阮桂玉興奮地說。像中坪村這樣通過抗旱工程獲益的村莊在柞水還有很多。
開年來,柞水縣大力實施抗旱保苗工程。圖為該縣蔡玉窯鎮堤防建設施工現場。
今年以來,該縣針對全縣降雨量小,持續干旱的情況,以抗旱保苗工作為重點,印發了《2013年防汛抗旱工作要點的通知》,全面安排部署,逐級落實抗旱責任。在農村安全飲水項目建設中,充分考慮地域特點、人口聚居、水源、水質等情況,科學規劃,建設紅巖寺、下梁、鳳凰、馬臺等4處較大集中供水及土橋村、黨臺村等15處小型供水工程,解決1.97萬人飲水困難,有效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源源不斷的“民生水”流進了農家田。同時,他們根據全縣各鎮各村的實際情況,將灌溉及人飲工程和當地的水產業養殖業供水工程相結合,既緩解了旱情也解決了旱季水產養殖業的供水問題。
4月中旬,在社川河河堤加固工程現場,施工人員正在對河堤進行河道清淤和修復加固,施工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到處一片忙碌景象。不遠處,一段堤壩已經砌筑完畢。預計,此項工程將于六月底完成建設。
為了確保今年水利設施安全,保證春耕備播順利開展,他們堅持“先重點、后分散”的建設原則,對年久失修的和重點區域的農田水利設施進行維護和檢修,消除了安全隱患,保證了汛期河道的行洪及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截至目前,治理河段4.8公里,清淤整修渠堰15處5萬多立方米,新建堤防3.95公里,修復加固河堤3.5公里,改造渠道總長214.6千米,累計建設基本農田1.38萬畝。
在水利重點工程建設方面,該縣將投資約3.5個億,圍繞山洪災害防治、中小河流治理、水保生態、抗旱水源,高效節水灌溉等方面重點實施7大重點項目建設。“丹治”二期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積61.77平方公里;退耕還林口糧田工程,建設基本農田1.7萬畝;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工程,發展有效灌溉面積9600畝;社川河鳳凰鎮段防洪工程,治理河段3.9公里,新建、改建堤防3.6公里;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新建飲水工程13處,解決飲水困難人口1.97萬人。 (賀 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