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李 力
村民在晾曬天麻
初冬的丹鳳縣武關鎮梨園村,清新的空氣中夾雜著泥土的氣息,在茂密的樹蔭下,一片片天麻已然“蘇醒”,翹首等待采收。
天麻,梨園村的重點產業。近年來,梨園村立足自身森林資源優勢,引導鼓勵群眾發展林下天麻種植,探索出一條林下經濟發展的新路子。
連日來,村民們忙著采挖、搬運、分揀天麻,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梨園村天麻初加工廠收購商張凱已經從村民手中買來上萬噸鮮天麻,進行著加工,忙得不可開交。
“你看,這個天麻頭大、尾小、凹肚臍、鸚哥嘴,品質很好,是一個標準的劍麻。”天麻種植大戶盧鵬一邊用手刨出一個天麻,一邊笑著介紹,“高品質的天麻對于生長環境要求比較高,梨園村的海拔、環境等自然條件,正好符合高品質天麻的生長要求。”
天麻被譽為“定風神箭”“定風草”,有“頭暈神藥”之稱,為蘭科植物天麻的干燥塊莖,外形呈長橢圓形,略扁,皺縮或稍彎曲,是我國的一種常用名貴中藥材。2017年,27歲的盧鵬在書店看到一本關于天麻栽培技術的書籍,越看越有興趣,便花了8元錢買走,不承想,這本書讓他與天麻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外打工多年,讓我明白,要想實現自己的價值,光靠打工是不行的。”2019年在全村退出貧困村時,梨園村駐村幫扶干部主動聯系盧鵬,希望他能夠帶頭發展天麻產業。
盧鵬回到村里后,帶著打工攢下來的2萬多元錢和一本書,便開啟了他的天麻種植……
“我們當地的坡度、土壤土質、蓄水功能等條件都很好,種天麻肯定沒問題。”然而,因為沒錢、沒技術、沒路子,盧鵬提出種植天麻的想法后,遭到全家人的一致反對。“其實家里人不支持也是有原因的,雖然村里的環境適合天麻生長,以前大部分人家也有種植天麻的經歷,但由于缺乏技術,產量不高,后來大家都不種了。”盧鵬說。
但倔強的盧鵬沒有動搖,在親友的反對聲中,頂著壓力和嘲笑,踏上了一個人種植天麻的創業路。那年冬天,他拿著2萬多元錢的家當,到湖北等地學習新的林下天麻種植技術,并親自挑選優質麻種帶回家,在自家山林中種下了2000窩林下天麻。
在盧鵬的帶動下,如今梨園村發展林下天麻800多畝,種植戶90多戶,形成了菌種培育,種子繁育、天麻栽種等相關產業鏈,天麻已經成為整村的主導產業,梨園村成了名副其實的天麻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