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通訊員韓建軍王媛劉益)依托豐富的中藥材資源,丹鳳縣新雨丹中藥材科技產業園響應國家中醫藥發展戰略,填補了商洛中藥材物流基地和國家級中藥材儲備庫的空白,為豐富“秦嶺藥庫”品牌奠定了堅實基礎,在促進丹鳳乃至陜西中藥康養產業全面發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據了解,該產業園借鑒江蘇先進經驗,建設國家級中藥材儲備庫。2017年11月起,產業園前期籌備團隊應雨丹聯絡組邀請,先后5次攜南京農業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專家來丹鳳考察,并立足該縣500種中藥材廣泛分布的資源稟賦,確定了建設國家級中藥材儲備庫的目標計劃。2021年,園區一期建成完工,中藥材儲備的建設計劃也如期完成。該儲備庫按照高標準配齊冷庫、常溫庫、陰涼庫等各類型配套設施,建筑面積2萬平方米,可儲存中藥材5萬噸。目前,該儲備庫已獲得商務部批準備案,成為陜西省首個民營國家級中藥材儲備庫,填補了商洛沒有中藥材物流基地和國家級中藥材儲備庫的空白,逐步承擔起了商洛及周邊地區道地藥材的儲備功能。未來5年,預計商洛70%以上的中藥材都會集中在該物流基地進行統一標準、統一包裝、統一賦碼、統一銷售,實現“秦嶺藥庫”質量可追溯。
該產業園依靠兩地技術力量,建立中藥材產業校企聯盟。產業園發展注重科技支撐,一期建成后便創建了新雨丹中藥研究院,與陜西師范大學西北瀕危藥材資源開發國家工程實驗室、南京農業大學中草藥研究所、南京中醫藥大學藥學院合作,建立中藥材產業校企聯盟,形成了中藥資源、良種選育、藥材種植、新藥及健康產品研發、藥物質量標準研究、藥物安全性評價等涵蓋中藥全產業鏈的科技服務體系。目前,新雨丹研究院有副高級職稱以上7人、高校兼職導師6人。研究院耗資500萬元打造了配備23臺全球技術領先設備的檢驗檢測實驗室,2021年被授權為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實驗室、西北瀕危植物國家實驗室校外實驗基地,承擔中藥新藥的中試研究任務和校外實驗活動。未來,研究院的發展在推動產學研高度融合的同時,也將促進科技成果在園區的快速轉化,實現科技、產業的良性循環發展。
產業園為調動本地農戶積極性,采用“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訂單式發展種植基地,以不低于市場平均價格兜底采購,不斷吸納村集體和個人加入到整個產業體系中來。自2020年起,該產業園與丹鳳縣12個鎮辦簽訂中藥材種植撫育示范基地協議,動員、鼓勵脫貧戶種植中藥材,并優先收購;通過技術指導、跟蹤服務、批量收購,提升種植水平,增加藥材收購總量,帶動農民增收;逐步建設了道地中藥材標準化種植基地10個,共計1.41萬畝,構建了商洛道地中藥材種植示范基地合作經營新模式,帶動發展全縣天麻、山茱萸等藥材種植12萬畝,帶動3000多戶農戶人均增收約5000元/年,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開辟了新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