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米子揚)今年以來,丹鳳縣統籌推進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不斷筑牢夯實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根基,全力守護秦嶺綠水青山,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全縣各部門、各鎮(街道)圍繞“一縣五區”建設、十大產業鏈、“3+3+3”產業體系,依托區位優勢,積極開展調研,摸清家底。嚴格執行《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陜西省秦嶺重點保護區一般保護區產業準入清單》,用足用活2024年中央和省上預算內投資政策,把秦嶺生態環境保護與謀劃項目相結合,不斷夯實縣域經濟發展基礎。通過調研,全縣謀劃項目160個以上,總投資263.9億元。
按照“生態優先、擇優推進”的原則,丹鳳縣圍繞農林水利、交通、糧食、能源、社會事業、生態環保等中央和省上資金支持,以“三區三線”規劃為選址依據,在12個鎮(街道)科學布局產業發展和項目建設。對北部礦產資源地帶嚴格落實礦山管理相關要求,以“一庫一策”建設和綠色礦山創建為目標,研判骨料生產、礦山開發、林下產業等項目落地;對龍商棣區域以現代材料、重大民生、航空產業、文化旅游、服務業基礎設施為重點,研判三產融合、社會民生、市政及產業園區配套等項目落地;對國道沿線、南部區域以農業產業化為主,研判光伏能源、紅色旅游、文旅康養等項目落地。目前,新謀劃的160多個項目,組織自然資源、生態環境、財政等部門召開研判會議3次,開展項目前期體檢,做到提前審核,一次性清單告知,160多個項目均不涉及秦嶺重點、核心保護區,為項目開工建設提供保障。
同時,丹鳳縣全面推行快查快處、聯合執法、聯席會議機制,制定出臺《責任清單》,持續發揮鎮(街道)網格員及11個執法部門職能,通過大排查、“回頭看”、暗訪等形式,加強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督查考核,強化過程管理和目標管控。在日常排查督查過程中,緊盯各類生態環境風險隱患,常態化開展秦嶺“五亂”問題動態排查整治,主動為項目建設落地做好服務,與行政審批服務局、項目單位無縫對接,閉環管理項目建設中的手續辦理、開工建設、爭資申報等工作,嚴格按照項目批復規劃選址及建設規模加快建設,努力打造精品項目、平安項目、文明工地,提煉總結更多成功案例推廣,不斷增強綠色發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大力實施項目建設,將秦嶺好生態轉化為好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