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路引領 高起點謀劃 大手筆建設
繪制新藍圖 奏響丹鳳高質量發展新樂章
浩浩丹江水,巍巍鳳冠山。
地處秦嶺東段南麓的丹鳳縣始終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以新思路引領、高起點謀劃、大手筆建設,順勢而為、借勢而進,用真抓實干翻開高質量發展的嶄新篇章。
“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一組組數據和事例彰顯出丹鳳縣波瀾壯闊的改革發展進程……
丹鳳縣低收入群眾人均純收入由建檔立卡時的3979元增加到11162元,年均增長30.2%……
丹鳳縣五年來生產總值年均增長4.9%,達到88.9億元。非公經濟增加值達到47億元,“五上”企業增加到107戶……統籌推進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形成了以城帶鄉、以鄉促城的城鄉一體化發展格局,城鎮化率達到50.3%;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別增長7.7%、10%,分別達到22864元、10120元……
近年來,丹鳳縣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堅決落實省委、市委工作部署,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全面小康如期建成,各項事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
在丹鳳縣,形成了一種共識:黨員干部并肩奮戰,不比條
件比精神、不比基礎比干勁、不比回報比奉獻,有效防范化解了各類風險挑戰,牢牢守住了高質量發展的安全底線。
丹鳳縣黨員干部的積極性有效調動起來,黨員干部始終與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苦在一起,凝心聚力抓項目、穩增長,千方百計興產業、促增收,開創了縣域各項事業發展新局面。
近年來,丹鳳縣堅持在“真”字上較狠勁,在“實”字上下功夫,在“嚴”字上常用力,健全機制、加壓奮進,奠定了“十四五”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的堅實基礎,邁開了繼續前進的有力步伐。
在新的征程上,丹鳳縣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奮力譜寫新時代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理清思路:鎖定綠色發展新目標
“新時代有新使命,新征程有新作為。”
2021年9月,丹鳳縣第十九次黨代會提出打造中國康養名縣,建設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現代產業聚集區、生態宜居示范區、營商環境最優區、社會治理創新區的發展目標,全縣上下團結一致,齊心協力,真抓實干,不斷提升綠色發展含金量。
——打造中國康養名縣。醫、養、游、體、藥、食、研、教和運動、休閑等“健康+”產業融合發展,培育一批健康核心產業和骨干企業。醫療服務體系布局合理、規模適度、層次分明、功能完善,公眾健康素養水平持續提高。基礎養老設施和基本養老服務功能全覆蓋,滿足公眾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康養需求,成為養身養心養智的秦嶺健康養生優選地。
——建設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民間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大幅提升,縣域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經濟實力進入全市第一方陣。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經濟增速,達到全省平均水平。
——建設現代產業聚集區。縣域工業集中區各類要素充分集聚,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制度鏈深度融合,實現“一區多園”聯動發展,產業市場競爭力和質量效益“雙提升”。
——建設生態宜居示范區。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改善,人均綠地面積超過全省平均水平,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區域板塊功能布局科學合理,路、網、視、訊高效順暢,供水、供電、供氣安全可靠,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基本滿足群眾高品質生活需求,營造綠色共享空間、生態宜居高地,成為關中平原城市群的后花園、西部生態度假生活體驗目的地。
——建設營商環境最優區。“放管服”改革、要素配置機制、人才環境等領域改革縱深推進,成為全市審批事項最透明、環節最簡、流程最優、辦事效率最高的縣之一。對外開放全方位擴大,交流合作領域更為寬廣,市場主體、大眾創業更具活力,招商引資資金到位率、項目履約率持續提升。
——建設社會治理創新區。“人盯人”+社會治理模式不斷深化拓展,黨建、基層治理“雙網”深度融合,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多元化參與的基層治理體系高效運行,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明顯提升,工作機制模式全省推廣,平安建設滿意度綜合指數處于全市領先位次。
因地制宜: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
產業綠色化,發展鏈條化,產業集群化,綠色產業化,是丹鳳縣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目標定位。
丹鳳縣立足自然資源、交通區位和產業基礎優勢,系統謀劃產業鏈,科學布局創新鏈,每年將財力60%以上用于產業集群化發展,推動形成產業集聚、企業集中、要素集約的現代產業體系,增強縣域經濟支撐力和帶動力。
在打造特色產業集群上,丹鳳縣依托百年丹鳳葡萄酒品牌、秦嶺道地中藥材、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做大做強丹鳳葡萄酒、文化旅游、中藥康養3大主導產業,力爭在地方財政收入中占比達45%。全力推進新材料、電子信息、服裝3大工業產業發展,帶動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7%以上。圍繞建設秦嶺特色農業示范區,全鏈條發展食用菌、核桃、畜禽3大現代農業產業,構建“3+3+3”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特色產業向智能化、品牌化、高端化、綠色化轉型。
特色產業業業相扣,10大產業鏈鏈鏈相環。培育壯大以丹鳳葡萄酒廠、安森曼葡萄酒莊和東鳳葡萄酒莊為鏈主企業的葡萄酒產業鏈;商于古道文化旅游投資公司和丹江漂流公司為鏈主企業的文化旅游產業鏈;新雨丹中藥科技和巒莊天麻產業園為鏈主企業的中藥康養產業鏈;夏雨食品和明天食用菌公司為鏈主企業的食用菌產業鏈;偉隆康科技有限公司為鏈主企業的核桃產業鏈;華茂牧業和托佩克公司為鏈主企業的畜禽產業鏈;堯柏水泥公司為鏈主企業的新材料產業鏈;天元電子和中天禹辰公司為鏈主企業的電子信息產業鏈;鶴秦服飾公司為鏈主企業的服裝產業鏈;西部生態智能家居產業園為鏈主企業的現代智能制造產業鏈等10大產業鏈,帶動形成農工貿旅一體化、產加銷服一條龍的全鏈條產業發展新格局。
大力推進“一區多園”,是丹鳳縣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途徑。據介紹,建設中小企業產業園、新雨丹中藥材科技產業園、現代材料產業園、電子信息產業園、食用菌產業園、數字經濟產業園等特色園區,培育一批聚攏帶動能力強的區中園、園中園。力爭到2025年,縣域工業集中區入駐企業120家以上、新增規模工業企業30家以上。
筑巢引鳳:打造項目建設新高地
近年來,不斷搶抓發展機遇,全縣生產總值近90億元,對于曾經的貧困縣來說,是一個歷史性突破。而刷新紀錄的,項目建設位列其中。
丹鳳縣聚焦投資拉動,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的觀念,堅持一切盯著項目看、一切圍繞項目轉、一切扭住項目干,創新項目謀劃、調度、推進、服務、監管、考評等機制,持續掀起大抓項目、抓大項目的熱潮,以四大舉措推動項目建設落地生根。
緊盯重點謀項目。堅持規模化、綠色化、延鏈化、數字化、安全化,對照高質量發展“一縣一策”清單,緊扣“一縣五區”建設,緊盯產業集群化發展,謀劃實施丹鳳葡萄酒城、葡萄酒交易中心、國家中藥材儲備庫、商山養生谷、丹江百里生態文化旅游長廊等重點產業項目;緊盯完善提升基礎設施,謀劃實施環城路、青峰水庫、盧丹高速、抽水蓄能電站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形成梯次推進、結構優化、接續有力的項目建設格局。
健全機制抓項目。落實項目建設主體責任、包抓責任、配合責任,健全公開承諾、專班推進、定期晾曬、觀摩拉練和月督查、季通報、半年考核、年終獎懲等制度,推行項目洽談對接、簽約落地、開工建設、投產達效全程跟蹤服務機制,包抓縣級領導全權負責、一線督導,責任部門一抓到底、全程服務,實施主體倒排工期、掛圖作戰,確保天天有進度、月月見成效。
多措并舉引項目。注重投入產出、產業聚集、稅收貢獻和就業帶動,瞄準國內國際500強、行業50強企業,采取專業隊招商、代理招商、以商招商、產業鏈招商等形式,努力引進更多投資強度大、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大項目、大集團,以及企業發展配套設施項目落地建設。深入開展“迎老鄉、回故鄉、建家鄉”活動,促進資本、人才、技術、項目回歸聚集丹鳳。
優化環境促項目。健全企業參與營商環境政策制定、第三方參與營商環境評價等制度,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改革,推行并聯審批、容缺受理機制,不為不辦找理由,只為辦好想辦法,全要素、全方位、全周期服務保障,精準精細、至誠至信推進項目快速落地建設,推動項目早建成、早投產、早見效。
如今,當你走進丹鳳縣項目建設工地,挖掘機、推土機、起重機等機器轟鳴,建設場景熱火朝天,城鄉面貌日新月異。
產城融合:打造宜居宜業新環境
丹江兩岸,風光旖旎。秦楚分界,文化厚重。
站在鳳冠山巔,藍天白云觸手可及,滿目蒼翠盡收眼底。讓人更加愜意的是,坐在丹鳳船幫會館碼頭,任憑清風拂面,感受碧水涌流。
丹鳳縣聚焦宜居宜業,突出優化布局、完善功能、精細管理、提升品位,推進產城融合。堅持規劃先行,修編國土空間規劃、縣城控制性詳細規劃和地下空間利用規劃。在服務功能上,抓好丹鳳葡萄酒城、金山康養區、江南教育新區、老君文化區開發,打通城區斷帶路,加快城區主干道柏油鋪設、廣場綜合市場停車場建設、老舊小區改造、公廁改造、地下綜合管廊建設,解決好農產品交易難、停車難、如廁難等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建設集城市地標、文化地標、產業地標于一體的特色街區,實施城區綠化、美化、亮化提升工程,配套建設城市公園、健身步道等設施,人均公共綠地達到國家標準,建設宜居宜業的山水魅力城市,爭創全國文明縣城。
據了解,丹鳳縣在城鎮管理上,堅持協調聯動、長效常治,整合“雪亮工程”“天網工程”“數字城管”等平臺,建立完善街、路、商戶、單位等信息數據庫,推進城管、行業部門、社區、志愿網格員“四網合一”,推進城鎮精細化管理。全面落實“兩拆一提升”三年行動計劃,推行“街長制”,重拳出擊整治違建,強力推進違法廣告、占道經營、車輛亂停等專項整治,深入開展市容環境綜合治理“八進”活動,不斷規范群眾行為習慣,營造舒心清朗的生活空間。抓好環衛保潔、市政設施管護、園林管養,規范住宅小區物業管理,讓城鎮更有序、更干凈、更文明。
在城鄉融合推進方面,丹鳳縣實施江南經濟新干線和縣城至棣花段312國道、丹江流域提升工程,建設濱江親水生態經濟走廊,推進龍商棣一體化發展,創建棣花國家旅游度假區、國家全域旅游示范縣。
改善民生:開啟幸福生活新征程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丹鳳縣嚴守生態保護紅線、資源利用上線、環境質量底線,把綠水青山“好顏值”轉化為金山銀山“好價值”,打造陜南循環發展先行區。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回收處理,推動形成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產生活方式。
丹鳳縣以新建丹鳳高級中學為重點的一批教育項目建成投用,新增學位1.91萬個,解決了城區“大班額”問題,被表彰為全省“雙高雙普”先進縣。
圍繞實現更充分就業,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完善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支持政策,提高收入水平和就業質量。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建成一批功能完善的養老機構、服務設施,構建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順應三孩政策落地,大力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穩步提高城鄉低保、特困人員供養標準,健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讓全縣人民生活得更加體面、更有尊嚴。
丹鳳縣始終以民之所望為施政所向,盡力而為把民生實事辦實辦好。持續深化醫藥體制改革,健全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疾控機構與城鄉社區工作協調機制,加快文化館、圖書館、群眾劇院建設,完善公共體育健身設施,創新加強社會治理,不斷提升群眾的幸福指數。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在寫滿高質量發展的秦嶺版圖上,丹鳳縣將以鮮艷奪目的生態底色,繪就一幅色彩斑斕的美麗畫卷!
策 劃:楊建峰
文 字:張 宏 樊利仁
攝 影:陳沛坤 張釘民 江一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