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趙滿平)近年來,丹鳳縣針對脫貧攻堅越往后難度越大的現實情況,按照“四個引領”思路,激發脫貧內生動力,確保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
思想引領堅定脫貧攻堅信念。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作為抓黨建促脫貧的方向引領,把黨員干部奮戰脫貧攻堅作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重要實踐。扎實開展“黨員+”融合教育,實施“四扶五風六化”主題行動,印發《關于弘揚劉西有精神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舉辦劉西有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開展“紅旗村”、“劉西有式”好干部評選活動,有效激發干部幫扶活力和貧困群眾內生動力。
鐵軍引領建強脫貧攻堅隊伍。堅持“硬選人、選硬人”要求,逐村對“四支隊伍”履職情況進行研判,及時進行動態調整。13個省級單位、16個市級單位、123個縣級單位聯系包抓120個村,共選派155名第一書記、437名工作隊員駐村開展幫扶工作。積極選聘89名高校畢業生充實農村基層組織力量、61名大學生擔任脫貧攻堅信息管理員,為“四支隊伍”注入了新鮮血液。探索推行“黨員+中心戶長+貧困戶”聯戶機制和黨員“365”精準分類管理,全縣1108名有能力黨員帶領1108名中心戶長,示范帶動16724戶貧困群眾脫貧摘帽。全縣5520名幫扶干部傾心用力、真幫實扶,推動了各項扶貧舉措“精準滴灌”落實到村到戶到人。
產業引領激活脫貧攻堅動能。以“雙帶雙增雙提升”為載體,認真對標省委組織部抓黨建促脫貧攻堅16條意見,出臺了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十條措施”,創新開展以“雙帶雙增雙提升”為載體的“支部+‘三變’+集體經濟+貧困戶”黨建領航脫貧模式,發展專業合作社557個,建立村互助資金組織108個,投資2.75億元,實施產業扶貧項目12類484個,建成社區工廠11個、就業扶貧基地14個,圍繞食用菌、中藥材、核桃、肉雞、艾草、毛驢、葡萄、狝猴桃等8個重點產業,探索“黨支部+股份經濟合作社+公司+貧困戶”四位一體的“梅莊模式”,實現“空殼村”向“實體村”的轉變。目前,全縣90個村級集體經濟年收入5萬元以上,占比58%,丹鳳縣被確定為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縣。
機制引領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制定駐村幫扶管理《十條規定》《“六必須六嚴禁”紀律要求》,落實第一書記責任、項目、資金“三捆綁”制度,推行“四支隊伍”在崗履職“三色預警”、工作績效“四同考核”機制,實行考核同步組織、成效同步評價、結果同步運用、獎懲同步兌現。出臺丹鳳縣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常態化督查辦法》《考評問責辦法》,推行黨建序位管理、約談問責、考核獎懲機制,成立4個督查組對148個村全覆蓋動真碰硬督查問效,形成任務分解、責任到人、跟蹤問效、述職評議、結果運用“閉環式”責任落實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