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李會軍)“要不是提前掌握信息,我的20多畝烤煙就完了,今年就沒法過年了!”臨近年關,家住柞水縣杏坪鎮聯合村的煙農黃登水談起2015年6月下旬的那場冰雹仍然心有余悸。去年6月16日至19日柞水縣連續4天出現短時強降水、雷電、冰雹等災害性天氣,而像黃登水這樣的柞水群眾已在兩天前通過手機短信收到了縣氣象局發出的災害性天氣預警信息,由于預警及時,防范措施得力,黃登水避免了幾萬元的損失。
2015年,柞水縣氣象局緊緊圍繞防災減災和應對氣候變化兩大主題,根據柞水特殊的山地氣候環境和多種自然災害頻發的實際,制定了《柞水縣周年氣象服務方案》和《氣象災害預警機制》根據關鍵農時季節和服務對象適時編發《重要氣象信息》和《氣象預警信號》,在縣電視臺開通《一周天氣預報》和《地質災害等級預報》《森林防火等級預報》等專欄,積極擴大氣象預警信息的受眾面。據統計,2015年柞水氣象局根據天氣預測情況累計編發相關信息210余條,通過手機短信、LED顯示屏、微博、微信等方式向廣大群眾發送災害預警信息10萬余條。同時,還通過人工影響天氣等技術手段,最大限度降低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在全縣烤煙生產集中的小嶺、杏坪、紅巖寺、柴莊等鎮建成防雹增雨作業站4個,2015年共開展防雹作業11次,4次區域性聯防作業,防災減災效果顯著,有力地支持了當地生產生活的正常有序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