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著名藝術推廣人、畫家、圖畫書《天啊!錯啦!》作者——姬照華
在最近的全國巡回講座過程中,我有幸多次參觀了美吉姆國際兒童教育中心的“小小畫展”——孩子們完成創作后,教師會鄭重地將每位小朋友的作品懸掛起來,以畫展形式呈現。看到孩子們天真卻充滿靈氣的作品,內心頗多感觸。
在傳統教育中,技術的學習占領了太多的空間,殊不知,感受與表達才是兒童藝術教育的真正目的。美吉姆鼓勵孩子們在藝術課中做出獨一無二的表現,使每一個孩子的每一幅作品都有屬于自己的獨特“風貌”,這是首先需要肯定的一點。
而更為可貴的,是“小小畫展”的舉辦過程。通過美吉姆老師們的介紹,我了解到“小小畫展”分為“回顧分享”和“小小藝術家拍照時間”兩個環節。教室里將布置專門的“小小畫展”區域,用以展示小朋友們的作品,教師將邀請每位小朋友依次上前進行作品分享,通過引導的方式鼓勵每位小朋友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創作過程,這就是“回顧分享”環節。這就不僅是讓孩子們在作品里自由的表達,而是提升他們面對公眾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開放自信的心理素養。這一點也恰好是傳統教育的缺失之處。回顧我們小時候的教育,什么是好孩子?好孩子就是“乖”孩子,“乖”孩子的標準是對成年人言聽計從,亦步亦趨,課堂上和考卷上只允許孩子們按照成人規定好的標準答案表達“觀點”,否則,等待他們的則是嚴厲的懲罰。在這種環境下長期熏陶的結果,是孩子們放棄了思考和表達的意愿,也失去了思考和表達的能力,心理上則內向、膽怯、缺乏自信,面對生活中的變故和挑戰時,往往顯得手足無措,處理事情也常常措置無方。曾幾何時,社會對于這樣的人采取的卻是褒揚的態度,“茶壺里裝餃子,有好東西倒不出來”的“老實人”每每為人稱道。殊不知,善于表達是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獲得存活發展的基本素質,有好東西倒不出來,就算你真有,別人又從何知道?這樣的好東西于己于人何益?在當今教育先進的發達國家,讓學生勇于表達、善于表達,已是教育的應有之義,“回顧分享”環節正與此契合。
“小小藝術家拍照時間”環節,通過照片的形式記錄并保存小朋友每一次的獨特表達,這是獻給孩子的一種莫大鼓勵,使他們品嘗到成就的快樂。我小時候,因為家居空間的擠迫,母親把我兒時的作品都扔掉了,不僅當時痛心,至今仍覺遺憾。要適當保留孩子的優秀作品,哪怕是在家中以親朋為觀眾,為孩子舉辦一個“小小畫展”也好,這對成人固然是無足輕重的,但對孩子來說,則是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這是家長朋友們應該多多留意的。
勇于表達、善于表達,表達的不應是別人的想法、別人的意見,人家嚼過的饃不香,要讓孩子擁有自我的世界。而每個人的自我各不相同,孔雀的尾羽和夜鶯的歌聲如何媲美?和體育比賽不同,在藝術的世界中沒有第一和第二。人生也是如此,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優勢,善于利用優勢的,才是人生的贏家。漫長的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一時一地的勝敗得失決定不了一生的命運,西方有句諺語:“笑到最后才笑得最好”。像我們現在這樣,為了十七八歲一場考試的成績,不顧一切的賭上孩子的一生,何其謬也!何其愚哉!人云亦云、隨波逐流的人,考試成績可能很好,但面對紛繁復雜、變幻莫測的世界,沒有自己的主張,缺乏應變的能力,必然處處被動,十七八歲還沒走向社會,比賽還沒真正開始就已經輸了。而藝術恰恰千變萬化,從小接觸,正可涵養靈氣,并能培育主動性。
美吉姆的藝術課不問結果,強調“過程”,也正是基于這樣的原因。在課程進行的過程中,小朋友可以接觸來自世界各地的多種藝術流派和風格,在藝術中閱盡千帆,最終找到自我,為未來的學習和事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倘若孩子們在接觸藝術的過程中,都能實現這一點,則不僅是孩子們的大幸,也是我們民族和國家的大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