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延光:現在有一種觀點,認為寫意畫就是文人畫,其實是錯誤的。文人畫的概念很寬泛,按照蘇東坡、倪瓚、傅抱石等人的觀點,文人畫就是脫離工匠味,有文化內涵、修養,包含文學、史學的東西在內的中國畫,強調性靈。歸結起來文人畫就是追求一種貴氣,區別于工匠畫,無論是工筆畫還是寫意畫,只要是有文化、有靈性的東西就是文人畫。
工筆畫:改革開放30年進步最大
趙利平:就像方楚雄老師剛才所說的,現在的美術展覽,放眼看去絕大部分是工筆畫,有這么多人關注、研究工筆畫,工筆畫近年的發展快不快?
方土:應該承認,工筆畫的發展相對于寫意畫有一個很大的飛躍。改革開放30多年來,大寫意畫似乎沒什么進步,反倒是工筆畫在前人的基礎上推進了一大步。尤其近十年來,不管是畫家隊伍,還是繪畫樣式,中國畫成就最大的當屬工筆畫。這絕對不是因為工筆畫花的功夫多了,而是工筆畫的技巧豐富多樣,對客觀對象的表現力有了新的突破,某些方面表現力和感染力不亞于寫實油畫。
當然,工筆畫跟油畫沒什么可比性,油畫講立體,工筆畫重平面。你看羅寒蕾畫我的那張頭像,要是換成油畫來畫我的山羊胡子,不一定能達到這種效果。有人說,上世紀八十年代工筆畫的創新,要看何家英的“羊毛衫”,現在的工筆畫的突破,當數羅寒蕾的“牛仔褲”。
好的工筆畫,站在它的面前,你都會不自覺地忘了它是一幅工筆畫,因為它給人的感覺很輕松、很寫意。就像跳芭蕾舞,許多的高難度動作讓你意想不到,簡簡單單轉個身,其實背后藏著不少工夫。
盧延光:現在工筆畫受追捧,這跟全民審美也有關系。現階段我們絕大多數人,還是停留在形而下的階段,很多人涌進美術館看當代藝術,但他們看的不是畫,而是價格。
全國美展作為一個展現自己的擂臺,沒有分出工筆擂臺、寫意擂臺、半工意擂臺,所以只有越極端的畫作,才能得到越多人的贊賞。現在方楚雄、羅寒蕾這一輩人的成就,已經超越了方人定那個高峰,但下一輩人,在工筆造詣上要超過方楚雄、羅寒蕾很難,除非達到另外一種極致。
收藏工筆畫還是寫意畫?
趙利平:就像方楚雄老師一開始說的,工筆畫受眾面相對比較廣,比較容易為人所接受,有沒有文化的人看了都覺得好看,很細膩、很精微。這體現在藝術品市場上,的確最受追捧的就是工筆畫。很多外行的投資者,看不懂寫意畫,覺得工筆畫花了那么多功夫,花大價錢買下來肯定比寫意畫值。對這種現象你們幾位怎么看?
方土:的確,在藝術品市場上,很多人熱捧工筆畫,以為看得懂,其實外行一個,俗話說“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自然,工筆畫喜歡的人很多。雖說喜歡大寫意的人不多,但歷史上并沒有讓大寫意畫家吃虧到哪去。例如,與齊白石、黃賓虹同時期的那些工筆畫家,有劉奎齡、劉繼卣、于非闇、陳之佛等,雖說當年名氣響當當,而現在論地位,誰人能跟齊、黃相提并論?歷史對這兩者的評判是非常公平的,表面上看,畫寫意畫的人在短時間內或有生之年吃了點虧,事實上,藝術是論才情、品位而決定高低。
有句話“求形惹俗目,得意覓知音”。一旦喜歡上寫意畫的人,多數與我趣味相投,堪稱知音。有人就買我簡簡單單那兩筆,有時我畫多了,他們反倒不要。
方楚雄:工筆畫受追捧,還因為寫意畫的受眾群相對比較窄,要看得懂寫意畫,需要具備一定的藝術修養,所以工筆畫自然比較好賣。
我自己收藏畫,更注重收藏筆墨好的寫意畫。我覺得要自己在藝術上要有提升,還是應該多看點寫意的東西。我以后年紀大了,畫風會怎么變這很難說,順其自然吧,但是寫意畫的精華是值得我們好好繼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