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訊(王 良 王啟華) 30年前,畫家葛偉剛剛36歲,因為屢屢參加國家級美術大展,多獲大獎,經陜西省美協推薦,成為商洛地區為數極少的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當時在商縣工藝美術廠干美術設計、年富力強的葛偉,一方面要維持生計,一方面還要追求自己的事業。在渾沌、困苦和迷茫的掙扎中,經過多年的頑強拼搏和艱苦努力,他終于步履蹣跚地走出了泥濘的沼澤地,成就了一片屬于自己的風景。他用手中的筆永不停輟地描繪著大秦嶺深處的商山洛水,給人以生機,給人以慰藉,給人以鼓舞。
商洛的山雖無華山之險、廬山之秀、黃山之奇、泰山之峻、桂林之麗,但她更多的是蘊含著自己獨特的個性和風韻:雄壯、渾厚、蒼莽、質樸;她不險峻、不峭拔,也絕少奇峰凸起,甚或有些蠻憨,但這正是大秦嶺最本質的美,正如商山漢子,沉穩、堅毅、厚重,不屈不撓。葛偉筆下的商山,充盈著這片大山固有的特點。他的畫面所營造出的意境、格調和散發出的氣韻,粗獷中顯細膩,奔放中見婉約。先生用筆凝重,野逸雄奔,起落有致;用墨老辣,墨法全備,淋漓盡致。若膚淺地觀看其畫,是體會不出其深層意境的,你要用心體悟,用文學的想象去觀察,用美學的思維去審視,用音樂的旋律去感受,那種“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體會便油然而生。他筆下的商山,大氣恢弘,盡顯大秦嶺之雄奇和巍峨。山之奇,灑脫得如脫韁的野馬,薄霧氤氳中,茅檐屋舍,綠水環抱;青山碧水間,農夫耕作,幾只飛禽騰空,更顯山里人家的幽靜閑適;瀑布飛瀉,直逼山坳,一汪潭水,清澈見底,叫人心醉……葛偉先生癡愛這片生他養他的沃土,因而他畫商山,總能給人們以無盡的想象和馳騁的神往。群山起伏連綿,錯落疊嶂,云霞明滅,四季變化不同,景色各異。他的山如山里的男人,在憨厚中顯露出蓬勃向上的堅毅,時而向天拔劍,時而傲然穩健;他的水又如山里的女子,淳樸中蘊含幾份矜持,若蓓蕾般嬌羞,令壯士折腰。細心體味,理性觀察,其畫面不乏寂靜、落寞,看似雪天霧地、溝壑縱橫,阡陌土塬,偶有冷風徐來,但此時的大秦嶺越發顯得古老而深邃,恰似一位年邁的老人,歷經滄桑,蒼勁挺拔……葛偉先生的畫作,恰恰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中涌動著一股青春的張力,給人一種心靈深處久久的悸動與顫栗!中國老百姓幾千年來的那種自強不息、不亢不卑、奮發向上的傳統美德,那種生存困境中的生命律動全然彰顯,表現得惟妙惟肖,匠心獨運。
葛偉的畫作一直被美術界譽為“秦嶺雄偉,野山蒼茫”。他的野山系列畫作,如在陜西省美展中獲獎的《山花》、在全國首屆中國山水畫展中獲獎的《瑞雪曉行》、在第八屆全國美術作品展中獲獎的《野山暮韻》、在2008年奧運會美術大會展出的《秦嶺瑞雪》、在中國首屆山水畫雙年展展出的《半山人家秋意濃》,以及山水長卷《秦嶺四時山水圖卷》《秦嶺古跡勝覽》《秦嶺風光勝景》《秦嶺新貌圖》《大秦嶺山水》《山月澄渾》《山莊瑞雪》《秦嶺山中武家莊》等等,都有著其獨特的東方定向思維和強烈的大西北風格。畫作深沉雄渾,筆墨奇肆精絕,落筆有韻,意境高遠,以繼承中創新的畫意,全方位地詮釋著“秦嶺最美是商洛”的真正內涵。
葛偉正如商山里一頭健壯的黃牛,在春風中吮吸大自然的空靈之氣,咀嚼野草,不輟耕耘。他不屑于世俗的喧囂、吵雜、物欲,不在燈紅酒綠中追尋逝去的青春年華,心靜得如一張素白宣紙,匆忙于家里和畫室之間,在無數個春夏秋冬的輪回里,年復一年、月復一月、日復一日地勤奮創作。他常勉勵年輕的后輩們說,要成為一個真正的畫家,首先是要有摯愛和天賦,其次是要苦練內功、臨池不輟,三是要文化積累、廣博學識,四是要加強道德素養、修煉人生。是的,葛偉先生和善的雙眸總是浸潤著殷殷的企盼……
孔子云:“居之無倦,行之以忠。”葛偉先生正是懷揣著對商山洛水的一片癡情,不慍不躁,寄情自然,飽蘸筆墨,潛心創作。雖然他的名字早已家喻戶曉,作品屢屢獲獎,畫作每每進京,但始終為人低調,不顯山露水,甚少張揚。其為人作畫,坦然真誠,孜孜不倦,磨而不磷,堪為師表,為此,陜西省文聯授予葛偉“德藝雙馨”藝術家稱號,并獲得了陜西省美術創新獎。2013年5月,葛偉與劉文西、趙振川、何家英等畫家一起被人民美術出版社編輯出版的權威性刊物《當代藝術》推舉為“國內最有影響的知名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