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午,在余杭臨平中心廣場,一幅20米長的書法作品被緩緩展開。這是一部用漢簡謄寫的完整《茶經》,共有7000多字,字字雋秀又不失雄健灑脫。
圍觀的人一邊欣賞一邊忍不住嘖嘖贊嘆。當他們知道,邊上那個坐著輪椅、高位截癱的中年男子就是這幅作品的作者時,更是瞪大了眼睛。人們無法想像,一雙根本不能像常人那樣握筆的手,是怎樣完成了如此巨作。
他叫王淵鵬,今年47歲。
王淵鵬并非生來就這樣,9歲之前的他活潑、健康、好學。一場突來的大病改變了一切。
9歲那年,王淵鵬突然連續半個多月高熱不退,被送到杭州一家醫院后診斷為“脊髓炎”。搶救治療三個月后,命雖是保住了,但連接大腦的神經纖維像發生了可怕的“短路”,王淵鵬頸部以下的身體全沒有了知覺。
回到家里,王淵鵬躺進了小閣樓,一躺就是8年多。17歲的某天,王淵鵬突然想起什么,讓母親找來課本一頁頁翻給他看,王淵鵬發現,以前學過的字全都認不出了,他難過得嚎啕大哭。
哭聲驚動了剛巧路過他家門口的錢老師。了解王淵鵬的情況后,他表示愿意來教這個特殊的學生。一切學習都要從頭開始,在錢老師建議下,王淵鵬買來了《新華字典》學認字。
字典是買來了,可怎么看呢?全身唯一能動的只有頭部,王淵鵬就用舌頭舔。一本字典六百多頁,每天學兩頁,一年就能學完。想到這里,王淵鵬就來了勁頭,他一頁頁地舔,一頁頁地記,沒多長時間,字典的紙張就被舔得殘缺不全,只能再買一本新的。一年里,《新華字典》硬是被他舔爛了五本。
王淵鵬一直沒有放棄希望,堅持康復訓練,逐漸恢復知覺,身體也好轉起來。21歲那年,在父母幫助下,他已經可以坐起身來。他開始重新學習寫字。
普通人一只手就能握筆,可他必須雙手合作才能“夾”住筆。不知多少次,他剛剛夾起筆就四肢抽搐,守在一邊的母親每天上百次幫他撿筆。漸漸的,筆能夾穩了,漸漸的,字寫得有點模樣了。兩年后,王淵鵬終于學會雙腕夾筆寫字。
后來,王淵鵬在報上看到一個工人書法家自學成才的故事,又萌發了學書法的念頭。他給那位書法家寫去一封信,對方決定收他為徒。在正規的書法教學指導下,王淵鵬進步很快。他先是學顏真卿,后來又學鐘繇小楷。
說起王淵鵬練書法,不能不提到《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不僅給了他很大鼓舞,也給了他創作靈感——如果用小楷以中國古裝書的形式抄寫下這本書,是不是也算一種再創作?手、嘴、牙并用,王淵鵬整日伏案書寫,3年多抄寫完了這部32萬字的小說。這部小楷書法巨作,已被俄羅斯奧斯特洛夫斯基國家紀念館收藏。
接著,王淵鵬陸續完成了《水滸傳》、《西游記》等名著的小楷創作。現在,他已是中國青年書法家協會會員,眾多作品被國內外博物館收藏。
堅強的王淵鵬從書法中找到了自信,坐在輪椅上,生活能基本自理。后來,他結了婚,還生下一個女兒,如今一家人生活在臨平市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