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老總談收藏:
賞玩
匯力地產總經理顏志科:
收藏任何一個品種需要結合本地優勢,尤其是資源優勢,這與房地產有異曲同工之妙。“拿地的策略要以企業最能把握的資源為基礎。假設我是番禺人,番禺的地多價低,那我肯定要在番禺多做土地儲備。廣東是端硯之鄉,我收藏端硯當然更有優勢。”
收藏是一種從心所欲的文化消費。從紅色題材的宣傳畫,到晚清淺絳彩瓷器,再到古代硯臺和印章,對于匯力地產總經理顏志科來說,“好玩”就是他近十年來在古玩藝術品中獲得的最大感受,令他一直能從喜愛、實用出發選擇藏品。“選一把老壺,泡一壺好茶,在書房的銅爐點上一炷好香,看一本好書。”顏志科說,這就是他工作之余最好的消遣。
起步:從宣傳畫開始收藏之路
顏志科是一個“70后”。2000年,在北京工作的顏志科偶然陪外國友人去逛潘家園。第一次看到上世紀50~70年代的紅色題材宣傳畫時,殘存的童年記憶在他腦海里浮現,一下子就喜歡上了。小時候集郵票、看小人書的情結被喚醒,于是他開始陸續購買自己喜歡的宣傳畫。“在當時,一張全品相的宣傳畫也就是50元到100元,玩這些經濟上一點也不吃力,而且少人買,但也算不上收藏。”
顏志科說,自己最多的時候手上有兩三百幅完好的宣傳畫,后來很隨意地陸續贈送許多給朋友,比如1971年5月印刷的宣傳畫,就送給1971年5月出生的朋友。如此一來,至少有二分之一的藏品都被當做小禮物送出去了。“其中有不少精品,現在想起來真肉痛。”
領悟:收藏中增長見識才是樂趣
離開北京回到廣州后,在一次偶然的機會,顏志科結識了一個喜歡瓷器的書畫家,發現瓷器并沒有他想象中那么昂貴,特別是晚清民國時的粉彩、淺絳彩,在2005年前還被很多收藏者所“不待見”。“時間太淺了,瓷器玩家都追官窯,收藏主流還是青花。”顏志科說。
“淺絳彩瓷將文人畫和瓷器相結合,是一種特立獨行的藝術品。”盡管有人質疑淺絳彩的文化底蘊不夠深厚,但他認為收藏淺絳彩令他的審美意趣有極快的提高:“當時我領悟到,收藏就是要在合適的時候選擇合適的品種。如果目的是文化消費和享受,就要選擇跟自己的個性相關、自己喜歡的品種,從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出發,持續不斷買東西,不斷增長見識,這才是樂趣。”
在2004~2006年間,顏志科購買了不少淺絳彩瓷器,價格不過1萬~5萬元之間。
經驗之談
收藏要講資源優勢
淺絳彩這個品種精品少,很快顏志科就感覺到藏品“山窮水盡”了,希望尋找新的“樂趣”。2007年,在古玩市場的摸爬滾打中,他又“癡迷”上了硯臺。“我收藏硯臺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顏志科說,收藏任何一個品種需要結合本地優勢,尤其是資源優勢,這與他的“主營業務”房地產有異曲同工之妙。“拿地的策略要以企業最能把握的資源為基礎。假設我是番禺人,番禺的地多價低,那我肯定要在番禺多做土地儲備。廣東是端硯之鄉,我收藏端硯當然更有優勢。存世量大,就可以自由選擇,而不用為‘貨源’擔心。”
玩硯臺要講究的不少。硯臺是古代的書寫用具,首要價值是實用,利于磨墨、下墨和發墨,因此對制作硯臺的石頭有較高的要求。慢慢看書研究,并到本地和外地的各種文物機構參觀學習,接觸到真正的“好東西”,顏志科的眼力和眼光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