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汪同和”與“汪六吉”的特種青檀皮凈皮宣紙如今每張已近千元,上世紀50到60年代的六尺一等品宣紙,每張紙的價格已經超過1000元。由于經過一定年份存放,宣紙沒了“火性”,在質地上也體現出特有的綿韌,一直以來被書畫家視為可遇而不可求的佳品。上世紀80年代的"老紙"價格也是連年攀升:1983年的四尺凈皮,現在價格已在3800到4200元一刀。1989年的六尺凈皮二等品宣紙,當年價格是180元一刀,現在的價格是190元一張。不僅如此,上個世紀80年代后期的一種二丈四的宣紙紙品,大小是長6.8米、寬2.3米,這種宣紙現在生產需要28個到30個熟練工人從紙漿中提出一張紙,要做到厚薄一致,需要受力均勻,技術難度非常高,目前在書畫氣氛濃厚的新加坡價格已賣到了1萬多元1張。
投資宣紙需找對品種
宣紙最大的用途還是被用于書畫消耗,因此并非每張宣紙都值得收藏,更或是投資。以投資的眼光去尋求宣紙,需要注意些什么?大致可以梳理出如下三點。
首先,收藏的宣紙要正宗。上一段已經花了大量筆墨在闡述什么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宣紙,在這里就不再贅述。收藏宣紙雖然不能完全排除收藏其它地區所產的紙張精品,但根本意義上還是要收藏得到原產地保護的才最有意義。
二者,建議整刀收藏宣紙。宣紙一般是按刀生產、包裝的,一般每一刀都是封好的,配有合格證、印章等可證明其產地及生產年份的標志。如果是作為收藏或投資的宣紙最好是整刀未拆封的,這樣來源、年份等信息都比較清楚明了,不會產生歧義。
三是收藏宣紙要注重特色。目前宣紙每年的產量僅有600多噸,由于受特殊的原材料和工藝限制,大幅度增產幾乎沒有可能。從尋求更大升值空間考慮,收藏者在收藏普通宣紙的同時,應該把重點放在批量生產有主題的特種紙上,尤其是企業為重大題材生產的各種紀念紙,這樣的宣紙往往是限量生產的,更具投資價值。以這次上拍的1999年,中國宣紙集團公司生產的“紅星牌”建國50周年紀念紙便是很好的例子,剛出廠時不過300多元/刀,而如今的身價已達3.8萬。
長期以來,人們津津樂道藝術品收藏不外是老三樣:書畫、瓷雜、油畫。曾經是小眾收藏的宣紙,此次一經推出便不同凡響,投資和收藏價值立即橫亙在我們面前。然而,我們可以把目光停留在“宣紙”上做一些停留和審視,但我們不能把目光局限在某一個藝術品類上,而應該使自己的視野更加開闊,超越現在藝術品市場的熱門品種,發掘和尋找未來會成為藝術品投資市場的新熱點。(投資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