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扶貧開發工程。認真落實“5321”駐村聯戶扶貧工作制度,深入開展“雙包雙促”扶貧攻堅,抓好貧困人口的職業教育、務工技能、創業培訓,加大貧困區域基礎設施建設,確保每年脫貧1.1萬人。積極探索金融扶貧模式,整合創業促就業、扶貧貼息貸款等項目,據統計,鎮安目前已落實扶貧儲備金貸款9200多萬元,加快產業富民步伐。扎實抓好陜南移民搬遷工程,2013年度2000戶建設任務全面完成,入住率達到87.8%;今年開工在建2440戶,集中安置2208戶7106人,集中安置率達90.5%。計劃到2020年,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達到1萬元以上,年均增長25%左右,實現2.4萬戶7.7萬貧困人口脫貧,到2020年,全面完成陜南移民搬遷2.5萬戶9.6萬人。以“兩項制度”銜接為基礎,全面落實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和各項惠民政策,完善重大疾病醫療救助制度、落實計生獎勵扶助政策、實施農村貧困家庭學生助學貸款等制度,切實解決農村群眾看病貴、上學難等問題。截至目前,全縣今年發放惠農資金7581.9萬元,整合助學資金800余萬元。
實施財源建設工程。圍繞優勢資源積極培育支柱財源,夯實財政增收基礎,力爭到2020年,財政總收入、地方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0%和12%,稅收收入占比達到80%以上。堅持工業強縣戰略,積極調整優化經濟結構,形成以工業財源為主導,非公經濟、中小企業為補充,重點企業、重大項目為支撐的穩定財源。推進縣域工業集中區建設和環保升級,加大礦產資源循環開發利用力度,引進高效低耗、稅收貢獻率高、就業帶動力強的項目和企業入駐,提高工業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以工業培育骨干財源。大力發展優勢特色產業,擴大農業產業財源規模,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企業及養殖產業,做精做細旅游產業和第三產業,以產業培育群體財源。以國網鎮安抽水蓄能電站、北陽山風力發電等清潔能源項目為重點,制定清潔產業鏈發展規劃,打造百億新型清潔能源項目基地,培育后續財源。前三季度,預計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4億元;完成非公經濟增加值26.5億元,占GDP比重的52.8%;全縣累計接待旅游人數357.22萬人,增長10.4%;全縣實現財政總收入26516萬元,增長7.41%,完成地方財政收入17709萬元,增長13.06%。
實施城鎮提升工程。按照“做強縣城、做大集鎮、做好社區”的總體要求,以“一城兩區五個重點鎮”及13個特色集鎮建設重點,完善城鎮規劃體系,使城鎮規劃覆蓋率達到100%,形成規模等級合理、布局結構有序、管理科學高效的城鎮化體系。實施城市道路、綠化亮化、棚戶區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設等城市綜合提升項目,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建設山水園林宜居山城。目前,全縣城市十大綜合提升改造工程已完成投資2億元。不斷完善縣域工業集中區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已累計完成投資16.4億元,入駐52家企業,形成“一區兩帶六園”的新格局,進一步增強了園區吸引力和競爭力。強力推進重點鎮建設,縣上每年為每個重點鎮配套引導資金不低于100萬元,現在重點鎮和特色集鎮完成投資4.2億元。扎實開展“臟、亂、差”專項整治,下大氣力解決出行難、停車難、入廁難等問題,成功創建國家衛生縣城。目前,鎮云大道建成通車,縣級客運站已運營,縣城凈化、美化、亮化、暢通、安居等工程不斷推進,省級衛生縣城、省級園林縣城創建成果不斷鞏固,中國栗鄉秦嶺山城魅力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