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互聯網+”正推動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浪潮奔涌,“互聯網+”加速了信息在互聯網上的流動,從整個社會到每個個人,對互聯網的依賴都越來越強,相應,商業信息、個人信息泄露和濫用等潛在風險加劇,人們受到各種網絡安全問題襲擾的可能也越來越大。此次宣傳周聚焦于網絡安全意識,原因就在于中國網民的網絡安全意識還相對淡薄。2015年初,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一項報告顯示:2014年,中國網民中有46.3%的人遭遇過網絡安全問題,但只有不到一半的網民意識到網絡安全問題和自己密切相關。
正所謂“禍患常積于忽微”。面對日趨復雜的互聯網環境,網民上網過程中的一個小差錯、小粗心就足以給自己帶來不小的麻煩。據統計,在網絡安全事件中,電腦或手機中病毒木馬、賬號密碼被盜情況最為嚴重,分別達到了26.7%和25.9%。有的網民圖方便,多個賬號共享一個密碼;有的網民看見免費無線網絡就直接登錄;還有的網民見到廣告上的二維碼上來就掃一掃。殊不知,一次不經意間的點擊登錄,就足以把自己的個人信息拱手交給不法之徒。可以說,即使相關法律法規再健全、各種技術手段再先進,如果網民自己網絡安全意識“不設防”,一切防范都將淪為空談。在“只有你不敢想,沒有你想不到”的互聯網時代,沒有網民希望自己無密可保地在網絡空間“裸奔”。因此,所有網民都應當增強自己的網絡安全意識。
互聯網開放包容、自由度高的特征決定了網絡安全治理絕沒有休止符可言。網絡安全治理和網絡違法犯罪活動之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針鋒相對,永遠不會停歇。在網絡安全技術領域的攻防之外,網絡安全意識的強弱與否,很大程度上決定這場對決的勝敗。因此,馳而不息地加強網絡安全意識宣傳教育十分必要。
曾有學者指出,現代社會就是一個具有高度不確定、不可控性的風險社會。這種觀點適用于網絡安全問題,它提醒人們:在機遇與風險并存的網絡空間,不斷提升自身的安全意識,正是最容易也是最有效的做法。網絡安全意識是實現網絡安全的關鍵。讓網絡安全意識扎根于每個普通網民的心中,讓網絡安全意識與“互聯網+”一同在全社會升溫,互聯網事業乃至各項事業的發展,就一定能消弭隱患,在坦途上疾行。
(人行商洛中支)
培養網絡安全意識要從娃娃抓起
青少年是網絡的主力軍。《2013年中國青少年上網行為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12月底,中國青少年網民規模已達2.56億,占整體網民的41.5%,占青少年總體的71.8%。
青少年互聯網普及率持續攀升,向低齡群體滲透加大。青少年網民對互聯網的使用深度不斷加深,青少年網民在互聯網應用上的使用率高于總體網民。
青少年是網絡的未來星。中國互聯網事業的明天如何,取決于現在的青少年網民。他們中無數創意無限的精英,他們中無數激情四射的兒郎,將撐起中國互聯網事業的未來天地。
因此,保護好青少年不受各種毒箭的侵襲,引導青少年從觸網初始便行正道,非常重要。對于涉世未深的青少年而言,有關計算機安全防護、應用安全防范、網絡安全陷阱識別、移動終端安全、個人信息保護,以及網絡安全法律等等方面的知識普遍欠缺,疏于防范;對于更深層次的網絡安全,即網絡不良信息的傳播,許多青少年網民明顯缺乏辨別能力,一不小心就會“中招”上當。對此,家庭、學校和全社會都需要嚴肅對待,高度警覺。本屆網絡安全宣傳周正是基于這個思路,牢牢把握“安全方面最大的風險是沒有意識到風險”的理念,回應社會關切,從薄弱環節抓起,工作重心前移,重點加強青少年網絡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