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發展旅游產業。創新旅游發展理念。把旅游作為改善消費品供給的重要方向,按照“精品景區+文化旅游名鎮+美麗鄉村”的發展模式,以游客需求為導向,深入挖掘歷史人文資源,大力發展全域旅游,推動生態旅游向觀光度假、休閑體驗并重轉變。加快景區提檔升級。務實推進大秦嶺生態旅游核心區建設,支持柞水、商南建設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啟動柞水國家旅游度假區創建,突出抓好商洛印象、商于古道·作家村、蟒嶺綠道生態景區等項目建設,持續推進牛背梁、天竺山5A級景區和闖王寨等7個4A級景區創建。大力發展智慧旅游。加快旅游信息化基礎網絡建設,開發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旅游服務產品,推動旅游定制化服務,實現4A級以上景區無線網全覆蓋和美麗鄉村示范村在線預訂。深化“一節一賽”品牌。高標準辦好2016秦嶺生態旅游節、環秦嶺公路自行車賽暨全國自行車錦標賽,推動旅游與文化、體育等產業融合發展,讓廣大游客在休閑運動中留下對商洛的美好記憶。
加快消費結構升級。培育新興消費。圍繞消費新需求增加有效供給,擴大信息消費和綠色消費,培育發展文化休閑、體育健身、養老康體、醫養結合等消費業態。發展網絡消費。加快農村電商服務站點建設,全面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培育壯大“逛集網”、“大秦嶺特產網”等電子商務平臺,推動電商、網購、快遞融合發展。激活大眾消費。提高群眾收入,增強消費預期,優化消費環境,從嚴打擊制售假冒偽劣行為。結合城鎮棚戶區改造,規劃建設一批特色美食商業街區,構建“15分鐘”社區便民生活服務圈。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左右。
強化創新驅動發展。圍繞產學研一體化打造創新平臺。繼續深化校(院)企合作,支持企業建立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支持商洛學院、商洛職院建立眾創空間,建設大學科技園,提高協同創新能力。圍繞產業方向構建全鏈條創新體系。組織實施多晶硅技術集成等10個科技專項,抓好14個省市科技成果中試基地建設,在數字化設計、快速成型等領域突破一批關鍵技術,促進成果就地轉化。圍繞機制創新強化政策支撐。完善支持企業技術創新的財稅金融政策,改革科研評價制度,明確科研項目負責人及參與者在成果轉化中所持股份比例。
(四)統籌城鄉協調推進新型城鎮化
全面提高城市規劃管理水平。按照“一尊重、五統籌”的總體要求,以西商一體化發展為引領,加快形成總規、詳規、專項規劃相結合的規劃體系,全面推行“多規合一”,確保城鄉建設健康有序。按照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舒適、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要求,全面開展城市設計,將風道建設納入城市規劃和管理,統籌規劃建設城市綠化帶,縣城綠地率達到35%以上,新建居住區綠地率不低于30%。創新城市治理方式,加強城市精細化、網格化、規范化管理,努力消除各種“城市病”。穩步推進城市執法體制改革,實現城市分級分層管理,構建責權明晰、服務優先、管理優化、執法規范、安全有序的城市管理體制。
推進“一體兩翼”城市內涵式發展。健全市區縣共建機制,推動主城區、南秦新區、商丹園區、洛河園區、商于古道文化景區“五大板塊”聯動發展,推進商丹同城化發展,支持洛南打造市域經濟副中心,加快商丹、商洛城市干線路域經濟帶開發,通過道路互通、產業互融、功能互補、產城景互動,促進“一體”與“兩翼”協同發展。堅持在建項目盡力而為、新建項目量力而行,實施中心城市建設項目54個,其中新建21?個,年度投資61.3億元。繼續抓好“十大城建”工程,重點實施南秦新區、環城南路、老體育場改造、商幫廣場會館群、華陽老街等項目建設,確保市文化藝術中心、新建商洛中學、濱江銀杏公園、商丹和商洛城市干線等項目建成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