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馬澤平
隨著“十二五”的遠去,一個個民生難點在我市正逐漸得到落實?,F如今,城里鄉下,老百姓學有所上,住有所居,病有所醫,老有所養。站在“十三五”開局之年和精準扶貧的攻堅之年的節點上,我市即將召開的“兩會”自然成了人們談論的熱門話題,讓我們來看看今年百姓最期盼的是什么?
銀發族:讓所有老人生活得更幸福
老齡化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關注老人,不僅僅是因自己也有年邁的父母、不僅僅因終有一天我們也會老去。
2月12日,柞水縣城退休老人李彤芳奶奶一家還沉浸在濃濃的春節之中,滿屋彌漫著歡聲笑語。“孩子們快要收假了,我也要到金秋養老公寓去,那里有人照料,有人陪著聊天,一點也感覺不到孤獨。”李奶奶笑著說。和兩年前采訪相比,她的氣色更好了。
李彤芳是一個退休職工,丈夫去世早,自己多年前得腦梗,行動不便,孩子們都忙于工作,她就主動到了金秋老年公寓。李奶奶介紹,像她這樣有退休金,兩個女兒家庭經濟也不錯,住在老年公寓很不錯。“可是,我住老年公寓多年發現,經常有單身老年人想在這里長期養老,而子女們嫌負擔不起,就中途把老人接回去了。”李奶奶感慨地說,我市養老事業還相對薄弱,盼望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多關注社會養老方面的提案,盡快實現社會養老全民覆蓋,讓鰥寡孤獨、傷殘疾困者皆有所養,讓所有的老年人都能安度晚年。
農民工:期盼就近就業不再難
就業是民生之基,盡管國家實行了一系列促進就業的政策,但農民就近就業難問題仍然存在。
人勤春來早。正月初六剛過,鎮安縣回龍鎮水源村習良武就忙著在核桃林下建土雞散養場的圍欄。“去年5月份,我在山西礦洞里開三輪車,被洞頂上掉下來的石塊砸中車頭,腿被砸斷,幸虧沒砸到頭上,現在鋼針還沒取。”回憶過去一年在外打工死里逃生的經歷,40多歲的習良武仍驚魂未定。為了養活一家三口的開銷,習良武抱定決心猴年開始在家門口搞土雞散養。
“我就是期盼政府加快培育農村大型合作社,帶動我們發展綠色生態養殖產業,讓我們在家門口就實現小康生活那該多好呀!”習良武說,它就希望政府加大對農業產業發展的扶持力度,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和促進再就業,讓老百姓早日過上小康生活,安居樂業的日子。習良武的新年期盼,也正道出當下我市幾十萬貧困群眾的心聲。
上班族:讓人們吃得更放心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過去的一年,媒體經常報道出來的“地溝油”“速生雞”“假劣藥”“僵尸肉”“發光肉”等食品安全事件,讓老百姓談“食”色變。記者在上班族當中采訪公務員、教師職工時發現,物價降一些,工資高一些已經不再是他們的主要期盼,他們更多地關心起了像一碗米、一桶油、一斤肉這些食品安全“保胃戰”。
“新年期待肯定多,但首當其沖的還是希望新的一年我們吃得更安全、健康。”市政府部門上班的劉先生告訴記者,時下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改善,群眾的訴求已從吃飽轉向吃好吃放心,但是經常到飯店吃飯或到菜市場買菜時,總是提心吊膽,這不敢吃,那不敢買。“如果連吃都不放心、不安全,全面小康從何談起?食品安全與百姓健康息息相關,希望新的一年里,在嚴格的食品安全市場管理體系下,問題食品遠離我們。”市民劉先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