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響工業發展攻堅戰。繼續實施工業強縣戰略,依托資源優勢,加快改造提升傳統工業,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著力推動工業轉型升級,努力培育一批自主創新能力強、適應市場能力強、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強的企業,不斷提升工業核心競爭力,工業總產值達到270億元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66.7億元,占生產總值的46%左右。
打響特色農業攻堅戰。以特色化、規?;?、園區化、品牌化、景觀化為要求,以面向西安、服務西安、走向全國為方向,加快發展現代特色農業,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推進農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著力培育農業龍頭企業,大力實施農產品名牌戰略,著力建設秦嶺山地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
"六個上水平"做保障
產業結構上水平。通過優化產業布局、調整產業結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產業創新能力和技術水平,加快淘汰僵尸企業,化解過剩產能,提升核心競爭力,激發企業活力,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強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產業結構由二產為主向二、三產業并重轉變,推動發展質量與效益同步提升,三次產業調整優化到6.1:53.9:40。
對外開放上水平。發揮區位和生態優勢,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把區位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融入,加強資源開發領域合作,加強西安產業轉移承接,共享優美生態環境,充分利用西安大市場,加快融入大西安、大關中和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
綠色發展上水平。堅持把生態建設貫穿于大氣、河流、土地等各領域和生產生活全過程,著力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促進產業集聚發展,發展模式向循環、低碳和綠色化轉變,將生態保護和經濟開發相結合,發展美麗經濟,形成全方位、立體性和系統化的文明生態環境體系,保護青山綠水,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新格局,萬元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單位二氧化碳排放量明顯下降,森林覆蓋率提高到72.8%,出境水質穩定達標,空氣質量達到二級標準的天數為353天以上,建設美麗柞水。
財源建設上水平。緊緊圍繞國家宏觀政策和資金投向,做強礦產冶金、做精生態旅游、做大現代醫藥、做特現代農業、做好新興產業,著眼于產業發展、經濟轉型、民生改善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策劃、包裝、建設一批事關柞水長遠發展、對財政貢獻大的重大財源項目,確保項目有序銜接,投資長期穩定增長,財政收入穩定增加。財政總收入達到達到10億元左右,其中地方財政收入達到5.5億元左右。
公共服務上水平。把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和居民幸福指數作為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全面均衡發展社會事業,普及12年義務教育和學前教育,實現15年免費教育;城鄉居民充分就業、收入差距逐步縮小,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覆蓋城鄉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社會保障體系、城鎮住房保障體系基本完善,食品、藥品等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人民群眾生活日益豐富,發展成果更多惠及全縣人民。法治建設滿意度、公眾安全感和黨風廉政建設滿意度超過90%,城鎮居委會(農村村委會)依法自治達標率達到100%。
改革創新上水平。把體制創新作為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來抓,更加注重理念創新和體制創新,著眼建立健全區域統籌發展機制、人口和生產力優化布局機制、生態補償機制、價格形成機制,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全力推進深化改革,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濟體制改革、行政體制改革、農村綜合改革、社會事業改革等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明顯進展,努力走出一條具有柞水特點的改革發展新路子。
開啟新征程,起步"十三五"。柞水縣已經科學謀劃出"十三五"發展宏偉藍圖,縣委縣政府將以只爭朝夕、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精神,把握發展大勢,著力破解難題,帶領16萬柞水人民為努力開創"十三五"發展嶄新局面奮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