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船緣何變“旅游船”?
旅游業內人士表示,目前西沙“黑旅游”的船只大多數是漁船。漁船緣何變成“旅游船”,出海之后監管部門為何沒有采取措施進行管理,漁船船籍港對漁船監管是否存在漏洞值得深思。
“驢友”張女士告訴記者,此次出事漁船“瓊臨高113098”為一艘噸位不到90噸的小漁船,而且是報廢船只,整艘船只裝有一個馬達,導航系統落后,也沒有衛星電話。
而記者在出事當晚撥通了臨高縣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鄧朝林的手機,他告訴記者對本縣漁船出事的情況不知情,甚至表示“沒有船去西沙,根本不可能”。
海南省旅游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西沙旅游本身比較敏感。主管部門一邊說加強監管,實際上并沒采取有力措施,游客、中介人的違法成本低,就是西沙“黑旅游”存在的土壤。
海口民間旅行社總經理趙沾認為,西沙旅游即將開放,非法組織的“黑旅游”嚴重沖擊了正常市場秩序。這些人根本不具備旅游服務資質,不可能為游客提供正規安全的服務。針對此類非法行為,相關部門的監管嚴重不到位。“我們都能在網上發現這么多非法信息,監管部門為什么做不到及時發現、及時查處?”(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