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險一金’加起來,企業需要繳納的費率超過了40%。也就是說,如果一名職工的工資是4000元,那么企業不僅要付4000元給這位職工,還要為他繳納1600多元的社保。”這位老總訴苦說,這兩年人工成本上漲很快,前幾年技術工人每月工資也就3000元左右,現在漲到了4000多元。社保繳費多少是與職工工資水平掛鉤的,職工工資漲了1000多元,企業為職工支付的社保也漲了好幾百元,這個負擔真是越背越重。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白重恩教授指出,我國的社保繳費率在世界上屬于比較高的,社保繳費率過高,不僅增加企業的負擔,也擠占了員工的勞動報酬。如果我們降低社保繳費,并用國企分紅補充養老保險,就可以在不影響社保待遇的情況下,減輕企業和居民負擔。
正稅清費,稅收與非稅收入不能此消彼長
會不會出現稅與費此消彼長,企業負擔減不下來?這樣的擔心并非多余。
數據顯示,2012年前三季度,全國稅收收入增幅同比回落18.8個百分點,而公共財政中的非稅收入卻增長了27.1%。在一些地方非稅收入中,罰沒收入增長較快。
中國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認為,罰沒的根本目的在于懲罰并制止違法行為,而非增加財政收入。一些地方的罰沒收入出現大幅增長,并不是這些地方的企業違法行為突然多了,顯然是一些地方把罰款異化成了增加財政收入的工具。
施正文指出,為了穩定經濟,國家采取了一系列減稅措施減輕企業和居民負擔,鼓勵企業擴大投資和促進居民消費。可是,如果減了稅卻又增了費,企業的負擔并沒有減輕,那么國家刺激經濟的效果就會打折扣。
對于稅收而言,從稅種設置、征收比例到征收程序,都有明確的法律規定;但非稅收入在征收上規范性明顯不足,對征收范圍、比例和程序缺乏明確規定,導致征收隨意性很大。應當在全國范圍內對非稅收入征收進行集中檢查,對那些明顯違法違規的收費,進行一次徹底清理,并盡快將非稅收入的征收納入法制化軌道。(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