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油、醋等調味品塑化劑真的是白酒的400倍嗎,針對網上的這條傳言,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昨日表示,已采購市場銷售的部分醬油、醋對其應急檢測,未發現塑化劑異常的現象。
未公布醬油醋具體抽檢結果
12月17日,微博認證身份為“北京綠腰食品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的龔也長在微博上爆料,稱“我們天天需要食用的醬油、醋、飲料里面的塑化劑含量是酒的400倍”。于是繼白酒之后,醬油、醋、飲料也卷入了塑化劑風波中。
衛生部、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昨日對此稱,該中心隨機采購了部分醬油、醋等食品,進行了應急檢測,檢測未發現異常,不存在食品安全問題。有關部門將繼續跟蹤監測,同時提醒,發現食品安全問題應及時向監管部門舉報。
不過,這次抽檢具體覆蓋了哪些醬油、醋的品牌,檢測量多少,檢測中是未檢出塑化劑,還是塑化劑殘留未超標,殘留量是多少?飲料產品是否也進行了抽檢?這些疑問目前官方均沒有回應。
昨日,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相關負責人同時表示,中心也在考慮就食品中塑化劑殘留問題,與公眾做一個更詳細的風險溝通。
專家稱實驗證明塑化劑遷移在限量內
昨日,記者在報料人“龔也長”的微博上看到,他最初發的那則醬油、醋的塑化劑消息仍在,已被轉發15632條。不過記者注意到,12月20日,“龔也長”又發微博稱“聽業內人說了點塑化劑的事就隨手發了出來,也沒多想,可誰知道被轉發了一萬多……”
在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公布醬油、醋的檢測信息后,記者昨日通過微博私信與“龔也長”取得聯系。但“龔也長”表示“不接受采訪”,并稱自己“不具備任何公信力,還是相信政府吧”。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在微博上發出信息稱,她曾做過相關實驗,存在塑化劑的遷移,但通常在限量范圍內。
釋疑
長期大量攝入塑化劑致癌
專家建議消費者少選少買塑料包裝的白酒、醬油等
昨日,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常務副會長董金獅介紹,塑化劑約有100多種,都不允許作為食品添加劑加入到食品中。目前它主要用作塑料包裝,國內外允許在塑料包裝中使用的塑化劑有20種左右,主要用來增加塑料柔韌性、透明度,其中聚氯乙烯(PCV)材料上用得最多。
我國規定塑化劑不能用于3歲以下的嬰幼兒食品包裝,以及含油脂的食品包裝。至于白酒、醬油、醋等包裝,并沒有特別的禁止規定。
董金獅指出,允許用在食品包裝材料里的塑化劑只要按照標準加入,就沒必要過于恐慌,塑化劑在人體24小時內90%都會代謝掉。但一旦長期大量攝入,易致生理、生育能力的改變,影響內分泌系統和生殖系統,甚至致癌。
另外,我們國家的標準是參考了歐盟、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標準制定的,有些指標甚至更嚴格。但安全起見,建議消費者盡量選擇玻璃、陶瓷的包裝,少選少買塑料包裝的白酒、醬油、醋等。
追問
衛生部:兩套標準對象不同
有報道稱兩文件對塑化劑規定標準不同,專家稱此混淆食品和食用香精概念
昨日,有報道稱,因國內食品巨頭集體抗議,衛生部2011年先后發了兩文件,對食品、調味品中塑化劑限量標準的規定,后者是前者的數十倍。
昨晚,衛生部衛生監督局相關負責人稱,衛生部確實針對食品及食品添加劑中塑化劑殘留限量,出臺過兩個標準性的文件,但兩個文件并不矛盾,針對不同。最近,衛生監督局、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等相關部門,也將對兩個標準性文件的適用范圍等,進一步解讀和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