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房地產上下游產業涉及了五六十個產業。100億的房地產投資能夠拉動相關產業286億的產出,拉動系數是1:2.86。而隨著這兩年大規模的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開建,各地保障房項目在整個房地產開發的“大盤子”中的比例越來越大。
中國房地產開發集團理事長孟曉蘇說,以去年開工1000萬套保障房計算,如果平均每套50平方米,那么5億平方米占全國新開工房地產面積的26%。如果按照每平方米2300元成本計算,保障房投資大約在1.15萬億元,占全國房地產投資的18%,對投資的拉動效應顯而易見。
政府增加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支出,還可以發揮乘數效應,發揮房地產業鏈條長的作用,促進相關產業發展。黑龍江省牡丹江市通過棚戶區改造,一年新增就業崗位7000余個,僅曙光新城就安排2000多人就業。由于人流、物流、資金流重新分配,全省各地形成了一批投資興業的新園區。
黑龍江省省長王憲魁說,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對當前和長遠的社會經濟拉動作用都在日益顯現。從拉動投資看,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需要大量資金,可以拉動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從擴大內需看,住房建設產業鏈長、關聯度高,可以拉動建材、鋼鐵、水泥等50多個行業發展。
從城鄉統籌看,保障性住房供應達到一定比例,也起到降低城鎮化門檻,促進城鄉統籌一體化的積極作用。
低收入居民財產收入呈幾何級數增長
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經濟結構失衡和貧富差距持續擴大,特別是由于住房價格上漲所帶來的社會焦慮和社會矛盾正在擴大。業內人士認為,保障房建設實質上是通過加強公共服務,對收入進行再分配,有利于紓緩群眾困難,調節收入分配關系,能起到平衡財富的作用。
2008年以來,黑龍江省啟動實施了以“三棚一草”改造為支撐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不僅使居住在棚戶區中的600多萬人口和泥草房中的300多萬人口住上了安全舒適的房屋,而且回遷后的房屋資產價值增量,居民財產收入呈幾何級數增長。
記者在哈爾濱“民生尚都”經濟適用房社區采訪了解到,周邊商品房每平方米六七千元,而經濟適用房售價每平方米僅3000多元,棚戶區改造給每戶回遷居民帶來財產性收入約20萬元,群眾得到了真真切切的實惠。
孟曉蘇說,“十二五”期間我國將開工建設3600萬套保障性住房,以2011年全國商品房平均價格5381元/平方米、全國保障房平均造價2300元/平方米計算,將有數以萬億計的財富轉移到中低收入者身上,這將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財富成果共享。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所房地產研究室副主任劉衛民認為,解決了住房這個城鎮家庭最大的后顧之憂,居民的消費信心和能力也會增強,從而增加其他商品的即期消費。比如群眾有了新居,要進行裝修,購買家具、電器和其他生活用品等。
“假設一套房子的家具平均消費是1萬元,‘十二五’期間僅保障房就將催生約3600億元的家具消費市場,甚至更多。”廣東省家具協會會長王克說,這個數據將對整體行業帶來更大的拉動消費,數據之外的影響不可估量。
記者采訪中還發現,不少城市通過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特別是推進棚戶區改造,逐步解決城市管理手段落后、服務功能欠缺、市容“臟亂差”等問題,完善了城市功能,優化了人居環境。從而吸引各類生產要素集聚,實現產業再造和經濟轉型,起到“建設改造一片、帶動提升一方”的作用。
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投融資中心主任尹斌說,一定程度上,所謂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關鍵就在于增強經濟內生動力,通過保障房疏通久被阻塞的國內消費,無疑是解決經濟轉型的重要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