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機關曾認為集體研究偽造公章不構成犯罪引爭議
法治周末獨家披露并連續關注的“湖南央企集體研究偽造政府公章造假”案有了最新進展,8月16日,原國營七一五礦礦長郭明華、原七一五礦勞動人事處副主任蔣照開因涉嫌國有公司、企業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罪,在益陽市赫山區人民法院第一審判庭接受審判,當地百余群眾到庭旁聽了此案。
據記者了解,這樁“單位集體偽造公章案”曾因當地公安機關決定不立案而備受各界關注,并引發了廣泛討論。
而隨著案件的開庭審理,這樁央企牟取私利,在破產期間利用偽造的政府印章,采取虛報職工人數、偽造職工人事檔案,意圖套取國家千萬破產資金和數十萬元工傷補償金案件的案情也漸漸浮出了水面。
偽造公章系集體研究決定
原七一五礦是隸屬于中核集團的國有企業,原廠址在湖南省安化縣。1971年2月開始籌建,1972年6月正式對外稱“國營七一五礦”。1990年至1994年間陸續搬遷至益陽市海棠路。
1998年,七一五礦因資不抵債被衡陽新華化工冶金總公司兼并。2008年12月11日,衡陽新華化工冶金總公司申請破產,衡陽中院受理申請并于2009年5月8日宣告該公司破產。同年12月8日,衡陽新華化工冶金總公司破產案審理破產終結。為了套取國家破產資金,原七一五礦決定偽造相關政府部門公章給職工造假檔案。
益陽市赫山區檢察院查明,2006年上半年的一天,原七一五礦礦長郭明華、礦勞動人事處副主任蔣照開、副礦長夏暢怡三人利用在長沙出差的機會,經該礦職工曹禹龍與非法刻制印章的地下攤點聯系,由蔣照開經辦,先后偽造了益陽市勞動局勞動合同鑒證專用章、益陽市社會勞動保險處業務專用章、安化縣勞動局招工專用章、益陽市勞動局保險福利專用章等市、縣兩級國家機關印章四枚,益陽市勞動局工作人員劉子忠私章一枚,重新雕刻了國營七一五礦二工區印章、國營七一五礦三工區印章、國營七一五礦污水處理車間印章、國營七一五礦勞動人事科印章等原礦下屬二級機構的印章4枚。
2008年上半年,郭明華、蔣照開再次利用到長沙開會之機,在郭明華許可下,蔣照開聯系印章雕刻人員,偽造了益陽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保險福利專用章一枚。蔣照開與原七一五礦管理處主任彭某利用出差途經長沙之機,聯系印章雕刻人員,偽造了益陽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工傷認定專用章與益陽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印章等國家機關印章兩枚、益陽市人民醫院工殘鑒定證明專用章一枚、益陽市人民醫院工作人員黃建私章一枚。
意圖套取國家千萬破產資金
參與旁聽的職工向記者透露,在法庭上,被告人郭明華聲稱,這個事情是單位開會集體研究決定的,他只是按照上級的精神一心一意搞好破產,他是為了廣大職工的利益,自己并沒有私心雜念;而被告人蔣照開則在法庭上哭泣,講不出話來。其代理律師為其辯護稱,偽造公章的事并不是蔣照開提出來的。蔣照開當時只是一個小辦事員,偽造公章只是他按領導的意思辦事而已。 偽造公章是為了給職工造假檔案,而造假檔案的目的是為了套取國家的破產資金。法治周末記者調查發現,在這起集體造假案件的背后,隱藏著長長的利益鏈條。
赫山區檢察院查明,七一五礦自2003年即開始運作破產事宜,為多爭取國家補償安置資金,該礦弄虛作假,逐年虛報在職職工人數。由于僅憑報表數據無法通過破產審核,有關部門必須審核所附的人事檔案。為此,該礦從2006年起即著手為虛假的職工做全套的人事檔案,篡改工傷檔案和部分職工工作經歷。
赫山區檢察院指控,郭明華、蔣照開通過偽造和重新雕刻的印章,采取虛報職工人數、篡改職工人事、工傷、工史檔案,給國家利益造成了重大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