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最早成立運作的專業擔保機構之一深圳高新投集團,20年來不斷根據企業需求變化來創新產品與服務,構建起從企業初創期到成熟期完整的投融資創新服務鏈,打造出了一個“沒有圍墻的科技園”。截至2014年12月31日,該集團培育和扶持的1.68萬家企業中,有99家在境內外上市,包括比亞迪、大族激光、興森科技、歐菲光、海能達等行業領頭羊。
- 記者 楊勇
降低“門檻”,造“孵化器”
“高新投成立的初衷,就是為高新技術企業及項目提供融資擔保和創業投資等服務。”據高新投集團負責人介紹,該公司以“甘冒風險、創新發展”為經營理念和全體員工的座右銘,全力扶持小微企業,緩解企業融資難,20年來共為16802家企業累計提供1764億元的擔保服務。這些擔保資金如久旱后的甘霖,幫助一大批企業步入健康、可持續的良性循環,累計新增產值約5794億元,新增利稅945億元,促進新增就業超過207萬人。
高新投的融資擔保服務,有一個與眾不同的顯著特點:不以抵押物為擔保條件,而是以企業發展預期作為擔保依據,盡量將企業擔保貸款的門檻降低、降低、再降低。據悉,在其歷年來的總擔保額中,有66%是全信用擔保。
近幾年,該集團根據深圳市政府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促進轉型升級的戰略規劃,創新性地建立了“小微企業集合擔保信貸”模式,采用無抵押、無互保、無保證金的信用方式,將集合擔保與信用貸款相結合,可10倍以上放大政府扶持基金,有效發揮政策性擔保的杠桿與導向作用,進一步降低了企業融資門檻。
自2012年起,高新投為南山區內符合戰略性新興產業導向、年銷售額3000萬元以下、無抵押物的小微科技企業提供融資擔保服務,在南山區7個科技孵化器進行了推廣。受此項服務扶持的企業中,有67%的企業年銷售收入低于1000萬元,平均利潤僅1.7萬元,還有7家暫時虧損,個別初創企業甚至沒有銷售收入。但高新投經評估分析并予以集合擔保后,最終使這些從未得到過銀行信貸的企業平均獲得200萬元的低成本貸款資金扶持。
深化合作,當“放大器”
作為國企,高新投不斷加強與各級政府的合作并共同推出系列創新產品,通過擔保的杠桿作用,發揮和放大政府產業政策導向的倍數效應,將服務、扶持小微企業的工作持續深化。
通過與深圳市、區相關政府機構的全面合作,高新投承擔政府專項資金的托管業務,受托管理政府引導基金和創投管理公司,支持初創期科技型小微企業的創業和技術創新,合作開拓“科技金融”貼息、貼保項目。其中,高新投受托管理的深圳市產業技術進步資金和科技研發資金,多年來累計受托管理資金達21.8億元。高新投還設立常州、順德2家基金管理公司,基金規模6億元。目前,高新投已初步形成了“政保合作、引導創新、杠桿放大”助力小微企業成長的投融資服務體系。
截至2014年12月31日,高新投融資擔保業務在保項目中,科技型企業占總服務企業的69.1%。2011年至今,戰略性新興產業和轉型升級項目新增擔保額平均增長79%。
服務成“鏈”,筑“科技園”
通過持續不斷的經營創新,高新投運用擔保投資、擔保換期權等創新產品,以及合同貸款、項目貸款、金融產品擔保和互聯網金融P2P平臺等創新工具,目前已形成了從小微企業創業期到成長、成熟期各階段全過程扶持、全方位服務的投融資產品鏈。一大批企業從中受益,逐步成長為細分領域的“小巨人”、行業領頭羊甚至全球同業翹楚。
2014年,為適應經濟新常態的轉變,高新投通過加大布局深圳各區的屬地化業務服務網絡,進一步拉近與企業的距離,力爭使小微企業的需求與高新投的配套服務“無縫連接”。同時,該集團牽頭聯合22家上市公司,共同組建了深圳市鵬鼎創盈金融信息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意在通過互聯網渠道,繼續踐行服務小微企業的初衷。其業務模式在前期以P2P網貸為切入點,未來將涉及眾籌、互聯網理財等領域,以打造綜合性的互聯網金融平臺。該平臺的成立,一方面可以發揮互聯網金融下的低成本與高效率等優勢,更好服務于本地小微企業;另一方面通過與內地國有擔保機構合作,可引導社會資金投向內地,更大范圍服務于全國小微企業。
高新投的創新成果得到了業界高度認可。在日前舉行的“2014中國金融機構金牌榜”頒獎盛典上,該集團子公司深圳市高新投融資擔保有限公司,成功摘得“年度最佳小微服務融資擔保公司”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