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國民航局和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進一步完善民航國內航空運輸價格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提出將進一步放開相鄰省份之間與地面主要交通運輸方式形成競爭的部分短途航線旅客運輸票價,由現行政府指導價改為實行市場調節價。
《通知》表示,對上述航線,航空公司可以根據生產經營成本、市場供求和競爭狀況等自主確定具體價格水平。旅客運輸票價實行市場調節價的國內航線目錄,由民航局和國家發改委根據運輸市場競爭狀況每年調整、公布。
對繼續實行政府指導價的其他國內航線旅客運輸票價,由政府審批航線基準票價改為由航空公司按《民航國內航線旅客運輸基準票價定價規則》規定自行制定、調整基準票價。航空公司繼續可以基準票價為基礎,在上浮不超過25%、下浮不限的浮動范圍內自主確定票價水平。
事實上,早在去年10月,兩部門曾發布《關于完善民航國內航空旅客運輸價格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當時已宣布取消實行政府指導價航線的機票價格下限,并向市場放開廣州長沙、廣州武漢等31條與高鐵等存在競爭的航線定價權,此次《通知》系在原來基礎上新增101條航線實行市場調節價,其中廣州始發的航線有6條。
據了解,1992年以前我國機票完全由政府定價,隨著行業發展,到2004年4月,監管部門對國內航線的票價進行放開,規定航空公司執行的國內航線票價水平,上浮不得超過基準價(全價)的25%,下浮不超過45%,在這一范圍內則絕大部分由航企自主定價。
近年來,隨著國內高鐵網絡骨架的拉開,很多中短程民航航線客流被高鐵分流,相比于高鐵,民航出現了價格高、準點率低等短板。業內人士分析,近兩次價格改革意味著國家鼓勵民航出行大眾化,并積極參與交通市場競爭,高鐵價格坐飛機將變得常見,而且以往廉價航空推出的“8元”、“9元”機票將變得合法合理,而不存在惡性競爭嫌疑。
但也有航空公司人士認為,新的價格政策影響不大,因為國內各大航空公司淡季競爭激烈,經濟艙“白菜價”機票經??梢?,早已突破原有價格下限要求。
羊城晚報記者 呂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