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北京公交地鐵調價思路原則確定,將實行計程票制終結“2元時代”,調價聽證會近期召開。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本期觀點:地鐵調價要算“經濟賬”,也要過“民意關”。
央廣網財經9月24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在北京有過公共交通乘坐體驗的人們大概都有一個感觸,歸納起來大概就是兩句話:坐地鐵——擠;坐公交——堵。雖然又擠又堵,在北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市民心里還都洋溢著一種幸福感,原因很簡單:太便宜了!
通過簡單的計算,我們就可以理解這個結論。以地鐵為例,從乘車一站最短的400 米,到全程最長 88 公里,票價都是 2 元,路程卻相差 200 多倍。市區地面公交 65%左右的線路實行 1 元票價,刷卡 4 折或 2 折優惠。這種“公交 4 角起、地鐵 2 元坐到底”的單一票價制,與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形成了鮮明對比。
現在,這樣一個“便宜”的時代即將過去了。北京市發改委近期將召開公共交通價格調整聽證會。在向公眾征求意見過去2個月后,北京公共交通價格改革方案即將揭開面紗。
其實,在近一段時間,北京市發改委、市交通委收集整理了海量的市民意見和建議,我們也感受到了北京市公共交通價格改革對于民意的尊重。公交票價改革,不是單純的漲價,也包括票制的更合理設定,更包括了票價調整后,需要相應提高的公共服務質量。不時出現的“公共交通價格調整”傳言終于將塵埃落定了,如何既算好“經濟賬”,又過好“民意關”,下一步方案的制定勢必會更加考驗相關部門的智慧。
在北京市發改委、市交通委共同開展的“我為公共交通價格改革建言獻策”活動中,共收到2萬4000多人提出的4萬多條意見建議。北京中觀經濟調查有限公司研究一部總監吳海娜介紹,多數人建議公共交通采用計程票價:
吳海娜:軌道交通提到票制這個意見里邊,基本上有接近9成的被訪者,就是網民,他是認為一票制是不合理的,建議這一票制進行改進。地面公交票制方面提供這個建議里面,大概有8成的建言人認為單一票價是不合理的,他們也是希望就是說實行按里程計價這種方式,他們認為這種計程方式可能更能體現多乘坐多付費,更能體現這種公平性、合理性。
在記者針對公交票價改革的隨機采訪中,市民大多支持調價:
市民1:調價到3塊吧,七八站漲1塊錢。
市民2:就是不能超過5塊吧,5塊以上就不坐了。
市民3:分段計價也比較合理吧,比如說調整再加個2毛都能接受。
不過也有一部分市民支持一票制,認為公共交通本身就是公益性事業,由政府補貼理所當然:
市民4:我覺得不要漲了,畢竟這個公交是為了大眾嘛。
還有不少人建議推行多樣化票種,如日票、周票、月票、季度和年票等,同時也有不少人提出實施高低峰票價來調整客流。北京市發改委收費處副處長張鑫說,調價將充分考慮市民的意見和建議:
張鑫:對于大家集中關注的問題我們在方案過程中也給予了特別的考慮,那當然對那些共性的意見我們也進行了充分的吸納。比如說大家提到的一些對通勤人員一定要考慮到剛性出行需求,要給予一些政策考慮。
從2007年開始,北京交通路網不斷擴大,軌道交通運營線路由2007年的5條142公里,增加到了17條465公里,不管路程遠近,乘客只要花兩塊錢就可以一坐到底,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孫玉棟認為,這種單一票制違背了多乘多付的公平性原則,而且兩元的價格也不再適應當前公共交通的發展:
孫玉棟:因為2007年的時候,我們北京只有4條地鐵,但是現在到了2013年的情況,公交里程已經400多公里了,就是這種票價機制成本的分擔機制已經可能不適于當時的那種政策了。
據了解,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政府制定價格聽證辦法》(國家發展改革委[2008]第2號令)規定,北京市本次聽證會共設聽證參加人席位25個,委托市消費者協會、市人大、市政協以及有關單位推薦產生。設旁聽席位10個,設新聞媒體席位20個,公民和媒體可在規定時間內報名參加。
北京地鐵能否通過價格調價手段,實現緩解擁堵增加收入?調價對北京市政府、北京市民這兩大主體,又會帶來怎樣的影響?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張彬對此解讀。
【導讀】北京公交地鐵調價思路原則確定,將實行計程票制終結“2元時代”,調價聽證會近期召開。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本期觀點:地鐵調價要算“經濟賬”,也要過“民意關”。
央廣網財經9月24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在北京有過公共交通乘坐體驗的人們大概都有一個感觸,歸納起來大概就是兩句話:坐地鐵——擠;坐公交——堵。雖然又擠又堵,在北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市民心里還都洋溢著一種幸福感,原因很簡單:太便宜了!
通過簡單的計算,我們就可以理解這個結論。以地鐵為例,從乘車一站最短的400 米,到全程最長 88 公里,票價都是 2 元,路程卻相差 200 多倍。市區地面公交 65%左右的線路實行 1 元票價,刷卡 4 折或 2 折優惠。這種“公交 4 角起、地鐵 2 元坐到底”的單一票價制,與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形成了鮮明對比。
現在,這樣一個“便宜”的時代即將過去了。北京市發改委近期將召開公共交通價格調整聽證會。在向公眾征求意見過去2個月后,北京公共交通價格改革方案即將揭開面紗。
其實,在近一段時間,北京市發改委、市交通委收集整理了海量的市民意見和建議,我們也感受到了北京市公共交通價格改革對于民意的尊重。公交票價改革,不是單純的漲價,也包括票制的更合理設定,更包括了票價調整后,需要相應提高的公共服務質量。不時出現的“公共交通價格調整”傳言終于將塵埃落定了,如何既算好“經濟賬”,又過好“民意關”,下一步方案的制定勢必會更加考驗相關部門的智慧。
在北京市發改委、市交通委共同開展的“我為公共交通價格改革建言獻策”活動中,共收到2萬4000多人提出的4萬多條意見建議。北京中觀經濟調查有限公司研究一部總監吳海娜介紹,多數人建議公共交通采用計程票價:
吳海娜:軌道交通提到票制這個意見里邊,基本上有接近9成的被訪者,就是網民,他是認為一票制是不合理的,建議這一票制進行改進。地面公交票制方面提供這個建議里面,大概有8成的建言人認為單一票價是不合理的,他們也是希望就是說實行按里程計價這種方式,他們認為這種計程方式可能更能體現多乘坐多付費,更能體現這種公平性、合理性。
在記者針對公交票價改革的隨機采訪中,市民大多支持調價:
市民1:調價到3塊吧,七八站漲1塊錢。
市民2:就是不能超過5塊吧,5塊以上就不坐了。
市民3:分段計價也比較合理吧,比如說調整再加個2毛都能接受。
不過也有一部分市民支持一票制,認為公共交通本身就是公益性事業,由政府補貼理所當然:
市民4:我覺得不要漲了,畢竟這個公交是為了大眾嘛。
還有不少人建議推行多樣化票種,如日票、周票、月票、季度和年票等,同時也有不少人提出實施高低峰票價來調整客流。北京市發改委收費處副處長張鑫說,調價將充分考慮市民的意見和建議:
張鑫:對于大家集中關注的問題我們在方案過程中也給予了特別的考慮,那當然對那些共性的意見我們也進行了充分的吸納。比如說大家提到的一些對通勤人員一定要考慮到剛性出行需求,要給予一些政策考慮。
從2007年開始,北京交通路網不斷擴大,軌道交通運營線路由2007年的5條142公里,增加到了17條465公里,不管路程遠近,乘客只要花兩塊錢就可以一坐到底,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孫玉棟認為,這種單一票制違背了多乘多付的公平性原則,而且兩元的價格也不再適應當前公共交通的發展:
孫玉棟:因為2007年的時候,我們北京只有4條地鐵,但是現在到了2013年的情況,公交里程已經400多公里了,就是這種票價機制成本的分擔機制已經可能不適于當時的那種政策了。
據了解,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政府制定價格聽證辦法》(國家發展改革委[2008]第2號令)規定,北京市本次聽證會共設聽證參加人席位25個,委托市消費者協會、市人大、市政協以及有關單位推薦產生。設旁聽席位10個,設新聞媒體席位20個,公民和媒體可在規定時間內報名參加。
北京地鐵能否通過價格調價手段,實現緩解擁堵增加收入?調價對北京市政府、北京市民這兩大主體,又會帶來怎樣的影響?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張彬對此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