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商海翻大浪
初中畢業后,周卷文參加了修二龍山水庫和修南秦水庫,后來成了二龍山水庫管理處的一名干部。到1984年,感受到改革春風的周卷文覺得這是做生意的大好機遇,便辭去工作,準備經商。當時的商縣水電局要辦一個水泵加工廠,想請他去當廠長,開出了“給家屬轉戶口”的優厚條件,三次到家里請他,周卷文卻吃了秤錘鐵了心,斷然拒絕了。
當時,他看到南方已經開始流行鐵門窗,而商洛市區各個單位還是木門窗,既不好看又不耐用,他料定隨著社會的變化,這些單位都要換。看到這一商機,周卷文到麻池河信用社去貸款,信用社干部一句話就把他打發了,貸給你3000塊錢,你拿啥還?棒子磨牙——夯口,他又氣又委屈,連夜走到商縣城,去找城里當年一個有名的萬元戶幫忙。萬元戶聽完他的話,一拍胸脯說,兄弟,我看你是實心干事情,哥支持你,我明兒就到信用社給你擔保,你還不起哥給你還!
于是,就用貸來的3000元錢,周卷文辦起了自己的“興盛公司”,專門生產鋼門窗。剛開始,他瞄準電力、金融等這些有錢單位,給他們制作鋼木門。為打開市場,他自己墊資做好鋼門窗先安裝使用,覺得好后再付款。只要客戶打來電話,及時上門服務,小修小補等從來不收錢。同時,他還自己鉆研,對門窗鎖等部位進行技術革新。時間長了,這些單位領導覺得周卷文為人實誠服務又好,單位有了活就吩咐下屬找周卷文來干。而且活兒一定,錢就直接給打到賬上,這樣他就再也不愁買材料的資金問題了。就這樣,他在商縣城里的口碑越來越好,生意也越做越大。活兒趕不出來,他就找來機械廠、大修廠的工人,晚上讓妻子做一大鍋飯,這些工人下班后在他廠里吃了飯再加班干活,兩晚上記一個工。到上世紀90年代后期,一些工人開始“搗亂”,廠里急著干活,他們卻找各種理由推辭不來。周卷文就意識到,必須培養自己的人才。于是他自己招來了些初、高中畢業生,給他們教技術,讓他們在廠里干活。廠子大了就要懂管理,40多歲的周卷文就一邊實踐,一邊捧起書本翻看管理方面的書籍,不幾年,公司居然被他管理得井井有條。就這樣,雪球越滾越大,到2000年以后,“興盛公司”年營業額就達千萬元以上。
從傳統小廠到現代企業的華麗轉身
進入二十一世紀,同行越來越多,競爭越來越激烈,周卷文決定舍棄鋼木門生意,成立了“商洛市隆源產業有限責任公司”,實現了從傳統小廠到新型現代企業的華麗轉身。
隆源公司的業務主要涉及經營鋼材、搞勞務輸出和房地產開發。成立了新公司,經過多年的商海打拼,這時的周卷文顯示出了他非凡的管理水平。在用人方面,他寧肯出高薪,也不用無用之人。他自己跑到西安為公司招攬管理人才,自己出管理方面的試題對求職者統一進行考試,自己閱卷后認為合格者才錄用。有時跑五六次卻招不到一個合格的人才,職介所的人抱怨說,周總,哪有像你這樣招人的,要求太高了!他笑著說,我招回去的人就要能用,沒本事的我一個都不要。以挑剔的眼光,嚴格的要求,他為公司招來了一批賢才。
周卷文的公司里有自己的建筑隊,其中大部分都是農民工,這些人文化素質低,出門打工沒技術。但只要是進他的建筑隊,那都要經過他的考試和培訓,認為合格了才讓他們出門干活。隨著建筑方面技術的改進,每隔一段時間,他就會抽空對工人進行培訓,對他們進行安全教育、質量管理和新技術方面的學習,不斷提高他們的水平,打響建筑公司的品牌。
周卷文常說,厚道不是無能,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做人的大氣,只有厚道的人做事才能長遠。近幾年,他開始進軍房地產,2012年開始在市區東部籌建東林大廈。在建設過程中,他嚴格管理,確保工程質量和進度,并且自己經常到工地上查看,并教導工人:這276名住戶有些人傾盡家產買這一套房,看中的就是我們講誠信、質量好、價格優惠,我們若把不好質量關,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在他的嚴格監督下,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東林大廈崛地而起,保質保量完成建設任務,成為市區東部地標性建筑。在東林大廈的銷售上,他主動降低價格,讓利給客戶。最終,在近幾年商洛房地產市場不景氣的狀況下,憑著他的信譽,憑著他的厚道,他的樓盤銷售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