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 - 商洛之窗訊(文/圖 記者 呂麗霞 吉文艷 見習記者 董 楠)編者按:今天,有我市儒商第一人之稱的周卷文的語錄體著作《智慧人生》正式與廣大讀者見面了。《智慧人生》的出發點源于認識事物、分析研究事物、解決問題、檢驗真理,貴在做人、做事、處人、處事的正確知識與錯誤知識及成功失敗的有效檢驗和對比,既是貼近知識財富與精神財富再到物質財富的觀念和理念,又是貼近現實生活環境的真與假、愛與恨,是事業發展過程中的學識、踐識、膽識、感性、理性、悟性的文化知識結晶,是人選擇思路、改變生存環境條件的理論基礎。文化知識是發展物質財富的強大精神力量,是推動事物發展的能量。正確的文化知識是人思想上的靈魂,是行動上的指南。周卷文愿與大家分享他的《智慧人生》。
他本是一個普通的農民,憑借自己的聰明才智在商海打拼30年,成為身價千萬的大老板。花甲之年,他將自己創業過程中的經驗與感悟整理成冊,名曰《智慧人生》,以期給正在創業的年輕人一些指引,使他們少走彎路,這就是商洛市第三屆人大代表、商洛市隆源產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周卷文最大的心愿。
苦難生活中學會做人道理
1954年,周卷文出生于商州區麻池河鎮金龍河村。據周家的家譜記載,“商山四皓”中的甪里先生周術是他們的先祖,他是甪里先生的第99代后繼人。周卷文父親是國家干部,母親是個大家閨秀,二位老人雖然秉承著勤儉持家的良好傳統,但依然逃脫不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貧困的時代烙印,但困難的生活磨練出了他吃苦耐勞的品質,也使得他頭腦活絡,聰明伶俐。
十三四歲,家里買不到食用堿,做的糊湯稀湯湯的,不糊鍋、入口又澀,周卷文便在父母的指點下上山割蒿子,然后攤在院子里晾干,再將這些東西燒成灰,把灰在水里沉淀三次,然后用自制的天然堿水做飯。那個時候,麻池河鎮的街道小,他家住的遠,為了占個好地方賣東西,寒冬臘月,為了換取過年買肉的錢,他和父親半夜就起床,擔著蘿卜、洋芋、酸菜走二三十里的山路,天亮前趕到街道。一路上走得大汗淋淋,到了地方一站就是大半天,雙腳凍得麻木,渾身被寒風吹得冰冷。就這樣,只要當天的東西能順當賣完,便是他最大的快樂。
生活是那樣的艱辛,但父母仍然不忘教育他。每有閑暇,父親總是告訴他,娃啊!人這一輩子,要勤快、實誠,還要吃得虧,這樣才能做好人,做對事。母親做事利落、節儉和熱心幫助他人的習慣也讓他銘記在心。在他的記憶中,母親是一個做事非常有條理的人,家里的東西都擺放在固定的位置,晚上他們要找什么東西,節儉的母親為省點煤油從來不點燈,總是一伸手就能準確的拿到。母親也是周圍的“和事佬”,哪家年輕兩口子吵架了,哪個年輕人怕出力不好好過日子,母親總是耐心的說和、勸導。在父母的影響下,從周圍人的生活興衰中,他從小就知道了,做人要有志氣,擔得起責任,經得起磨難,要學會選擇自己的道路,做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少時就有經濟頭腦
少年時期的周卷文就頭腦活絡,有著做生意的天賦。那年臘月間,他和父親到街道上賣蘿卜,放下擔子后,父親對他說,娃啊,你去排隊給咱買點調和面,過年時燉蘿卜要用。周卷文在供銷社排了一天隊也沒買到,接著連續兩天都沒買到一包調和面。他懊惱地問父親,這調和面咋恁難買呢?父親說道,娃,你不知道,國家正在困難時期,供應緊張,啥東西都缺。接著,父親又安慰他,沒事,我認得村里幾個老中醫,找上幾味中藥,一磨就成了調和面。十三四歲的周卷文驚奇得不得了,就讓父親寫了單子,他將單子收拾了起來。到了第二年冬天,他就用這張單子到中藥鋪抓來中藥,自己做了一些調和面,然后背著背簍裝著粉條、挎個紅軍不怕遠征難的黃挎包,裝著調和面和糖精,跑到山陽,甚至走到湖北省境內去銷售。那個時候,國家還是計劃經濟,到處都喊著“割資本主義尾巴”,做生意的事一旦被發現,就會成為批斗對象,為了躲開村干部,周卷文每次半夜就出門,天亮時就要走到離家30里以外的地方。到了他鄉看到“四個兜兜”的干部,周卷文就得躲起來。就這樣,走鄉串戶地賣了兩個月,他居然賺了100多塊錢。他又到黑市上買糧票,換來米、面,那年春節,他家花了30塊錢過了一個農村人少有的“富”年。這次的經歷中,讓他認識到,只有做生意,才能將經濟搞活。